科普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百科 > 科普资讯

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举报/反馈
2024-06-03 01:38:1739健康网

核磁共振成像利用氢质子在强磁场中共振产生的信号来生成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利用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特性及其进动现象。当人体组织处于强磁场中时,体内的氢原子核会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而发生共振,产生电磁波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影像。某些疾病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氢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例如脑水肿可能引起局部脑部水分增加,导致信号强度异常。

核磁共振成像通常采用梯度回波、快速自旋回波等序列对患者进行全面扫描,获取多维数据以评估不同组织结构的特征。对于特定部位如肝脏的检查,可使用专用序列如肝胆特异性造影增强MRI。针对上述提及的病理情况,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注射液用于降低颅内压,以及甲泼尼龙注射液用于减轻脑水肿。具体用药需遵循医嘱。

在接受核磁共振成像前,应告知医生是否存在金属植入物或其他禁忌证,以免因设备磁场造成风险。此外,妊娠期女性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此类检查。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