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育儿过程中,有些妈妈(或者是与孩子亲密接触的照料者)会发现,孩子在一个阶段会显得特别爱黏人,走到哪,孩子就像小尾巴似的跟到哪,一刻都离不开,有时也会让家长因此而感到特别烦恼。
2016-04-22很多妈妈都在讨论,分离焦虑不是只有宝宝时期才有,到了要上幼儿园时,又有另一个高峰,怕伤了孩子的心理,却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2015-07-28宝宝上幼儿园总会哭?宝宝一离开妈妈就会哭?与亲近的人分离时有些宝宝总会嚎啕大哭,其实这是患了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2015-05-25许多父母表示知道溺爱孩子有危害,也知道“慈母多败儿”,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溺爱孩子。
2015-05-09其实就“粘人”本身而言属于正常现象,在0-6岁的孩童中多半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感,这是因为当父母离开的时候,他们会缺乏安全感,表现为极度的不安与恐慌,所以孩子害怕父母离开,就常常粘住父母。
2015-04-19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总是会遇到不少头痛事,有不少家长恐怕都碰到过类似案例中有“恋物情结”的宝宝吧?那么,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恋物情结”呢?
2015-04-16宝宝依恋这种行为反映了幼儿生理和心理上最基本的需求,家长不必担心。随着孩子心智发育成熟,这种现象自然会有所改善。
2015-03-19小孩在幼儿时期啃手指是正常现象,但是长大了还是有这一习惯,就有可能是微量元素缺乏或心理因素导致。心理障碍是造成孩子啃指甲的主要原因,即依赖感过强,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较少,小孩子就会通过啃指甲来寻求一种心理依赖感。
2014-08-01孩子3岁前正是各种能力和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孩子慢慢地接触新鲜的事物,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在孩子的成长中,爸妈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宝宝懵懂的时候教他知识,陪伴他进步、成长。
2013-08-16对男婴(人)普遍恋母的第二种解释是负面的,即男性天生就比女性脆弱。男性的脆弱表现在,男性性细胞(精子)、大男人(成人)、小男人(儿童)和胎儿都容易受到烟雾、化学物质、杀虫剂和激素的损害,而精子和男性胎儿对有害物质的反应更加强烈。
2011-02-10蓼蓼生下来不久,妈妈就重返工作岗位了,因为妈妈工作忙作,蓼蓼就整天和保姆生活在一块儿。妈妈经常早出日晚归,而且经常出差,蓼蓼整天见不着妈妈,就连睡觉也是和保姆在一起。
男性的脆弱表现在,男性性细胞(精子)、大男人(成人)、小男人(儿童)和胎儿都容易受到烟雾、化学物质、杀虫剂和激素的损害,而精子和男性胎儿对有害物质的反应更加强烈。解读男宝宝为什么会有“恋母”情节。
很多妈咪都为儿子对自己的依恋而自豪,她们一直带着宝贝睡觉,一直到宝贝七八岁甚至十几岁,宝贝很喜欢赖在妈咪身边,甚至要抚摸妈咪的乳房才能入睡。小男孩“恋母情结”是对是错呢?
2011-01-24分离焦虑症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
2010-12-27婴儿从出生开始就会期望他人响应自己的需求,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别人注意他们的需要,尤其是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宝宝具有发出信息和乐于接受母亲响应的本能,这种与父母之间最初的双向情感是一切社会交际的基础。
2010-11-12你的孩子现在特别爱黏着妈妈是正常的现象,这是一种依恋的表现,也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必然的心理现象
2010-10-17 宝宝时时刻刻都要拿着他的小毛毯,不知道这种行为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对小毛毯如此依恋,会不会有心理问题呢?
福州的林女士来电倾诉了她的烦心事。因为她的产假马上就结束了,“我儿子之前都是自己带,我去上班他肯定哭啊,有没有好办法?”
2010-04-14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2010-04-14婴儿从出生那时起就开始了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交往。这是依恋形成的源头了。
2010-04-14宝宝单独睡没问题的,只要让宝宝有安全感就行了。
2010-03-31如何面对孩子的恋物情结
2009-05-14有的母亲认为一哭就抱会养成好抱的习惯,而横下心来对啼哭的宝宝置之不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依恋之情,这本是件好事,但好事过了头也会变得坏事,亲子间的过分依恋往往会导致子女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进展迟缓甚至严重滞后。
2009-03-02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生活中,孩子喜欢找宠爱自己的人缠,也喜欢找容易妥协的人缠。
2008-10-30在解释、分析和推论男婴是否普遍或更“恋母”时,一个基本的概念要弄清,人类的孕育周期有一个适中的度,短了不好,也并非越长越好。
2008-10-29随着宝宝年龄越来越大,总是有一件事让妈妈感到烦恼,那就是宝宝依旧对某些物品十分迷恋,甚至到了寸步不离的程度。
2008-10-28婴儿最初的情感依恋对象是妈妈,因为他每天与妈妈朝夕相处。
2008-10-24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
2008-10-24一个上幼儿园的5岁孩子已经接受了与亲密关系分离中的焦虑过程。由于他稳定地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会准时来接他回家,内心虽然还存在焦虑,但这种焦虑已经逐渐变得可以忍受。虽然有时候孩子还会表现出不太开心的样子,但一般都能顺利地过去。
2008-07-18孩子喜欢与父母在一起,这是亲情的一种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依恋行为会因为独立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弱。但有的孩子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过分依恋行为。如:孩子都五六岁了,还形影不离地跟着父母,极不情愿到幼儿园去,回家后就缠着父母和他玩,甚至还让父母抱,否则就闷闷不乐或者大哭大闹……有的父母为此很着急,但又没有办法;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对自己亲热是好事,虽有些烦,但也只好听之任之。孩子这种过分的依恋行为是不正常的,需要分析原因,及时加以矫正。
“依恋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最早由发育心理学的先驱约翰·鲍尔比提出。他认为在婴儿心理的发育过程中,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早期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前面所谈到的“拟合优度”,实际上就与这种感情依恋的程度有关。换句话说,就是父母的感觉越敏锐,这种感情依恋的程度就越高。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宝贝,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缠着妈咪。妈咪吃饭、睡觉甚至洗澡,宝贝都要跟着。
2008-07-02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亲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结。一般在婴儿出生的后半年开始形成。依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对他的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宝宝把与母亲的依恋作为“定位的灯塔”向外 辐射到与其他人的人际交往中。有着安全依恋的宝宝,容易与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没有形成安全依恋的宝宝,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安全的依恋也有利于宝宝智力的发展。充满满足及幸福感的婴儿,有自信、喜欢运动、愿意学习新知识。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站在即将孵化的鸭蛋前,小鸭破壳而出,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奇迹发生了,小鸭居然亲热地跟着他,如影随形地相伴左右,而对它的鸭妈妈视若不见。这就是“母亲印刻”。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
2008-06-27幼教专家指出:长期由保姆照顾孩子,会削弱必要的亲子依恋关系。
2008-06-04宝宝过分依赖父母好吗?
2008-06-02很多时候,宝宝总是喜欢和妈妈“粘”在一起;那么多次,宝宝说喜欢妈妈多一点;似乎一贯的,面对宝宝和妈妈更亲的事实你嘴里说:我不嫉妒!那么,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真的真的不在乎吗?
2008-05-27“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是“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失才是父母必须时刻关注的。
2008-05-26当小宝宝平安降临人间后,他的身体和您的身体虽然分离了,可是,你们亲子之间的心与心却是连在一起的。
2008-05-23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在躯体上与另一人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
2008-05-22怯生,怕与亲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是7—8个月孩子的一种正常心理现像,它说明宝宝已能敏锐地分辨亲人和生人。因而,怯生标志着亲子依恋的开始。同时,它也说明孩子需要依恋你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
2008-05-21孩子出现依恋父母很心烦,其实依恋缺失却更有害处。
2008-05-20婴儿从出生那时起就开始了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交往。这是依恋形成的源头了。
2008-05-12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来考察早期婴幼儿与其照顾者形成的依恋形式,以及这种依恋与其后来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2008-05-05很多父母说,宝宝就是不喜欢看书,给他讲故事都安静不下来,一会儿就想跑。这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可怎么办呀?
2008-04-22“妈妈”这份“工”静颜已经打了3年了,怎么也算是熟手了,却仍然天天喊累。我不解:“孩子都上幼儿园了,身边还有爷爷奶奶照顾着,怎么你还这么累呢?”
2008-03-23正如宝宝的胃肠如果缺少了食物就会感到饥饿一样,孩子的皮肤缺少父母满怀爱心的抚摸,也会感到“饥饿”。胃肠的饥饿,会影响孩子身体成长;而“皮肤饥饿”则会妨碍孩子智力发育。
2008-01-03也许许多妈妈们都有以上的这些感受。其实撒娇对小宝宝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营养。小宝宝喜欢对妈妈撒娇,在心理上产生依赖,这是种依恋。这些宝宝们都是在向妈妈发出信号:“妈妈,我想亲近你。”
2008-01-03有的母亲认为一哭就抱会养成好抱的习惯,而横下心来对啼哭的宝宝置之不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2008-01-03很多父母说,宝宝就是不喜欢看书,给他讲故事都安静不下来,一会儿就想跑。这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可怎么办呀?
2008-01-03怯生,怕与亲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是7—8个月孩子的一种正常心理现像,它说明宝宝已能敏锐地分辨亲人和生人。因而,怯生标志着亲子依恋的开始。同时,它也说明孩子需要依恋你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
2008-01-03几年前,本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1岁的少女许某拐骗了一个2岁多的小男孩。
2008-01-03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来考察早期婴幼儿与其照顾者形成的依恋形式,以及这种依恋与其后来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2008-01-03一般来说,依恋关系真正地确立,要到宝宝1岁左右,这时候宝宝懂得了客体永久性,也就是能够理解到爸爸妈妈的消失是暂时的,即使有时候看不到他们,他们也是存在的。
2008-01-03陈啸宇从小就喜欢黏着妈妈,无论是大小便,还是吃饭散步、穿衣洗澡都离不开妈妈,而且这些非要让妈妈为他做。妈妈虽然累一点,但看到孩子这样亲近自己,感觉非常幸福。
2008-01-03女儿一岁的时候,我们把她送回了老家,半年之后把她接回家时,我就发现她手上多了一样东西——袜子。婆婆说她在老家时就成天袜不离手,连晚上睡觉时也非要拿着不可。当时我很呐闷:宝宝怎么会喜欢玩袜子呢?我就笑着对女儿说:“宝宝乖,把袜子给妈妈好不好?”女儿看着我张开的手掌,头摇得像拨浪鼓,同时把袜子攥得更紧了。我笑了笑,心想:“等会儿我把玩具拿出来,你还不乖乖地和我交换?”
2008-01-03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在躯体上与另一人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养育者,主要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
2008-01-03婴儿从出生那时起就开始了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交往。在这种不断的交往过程中,婴儿与父母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持久而又密切的感情联系。具体表现为:孩子对他的主要照料者特别“粘乎”,每当照料者不在身边,就会显得焦虑不安。心理学家称之为“依恋”。
2008-01-03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更正确地引导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