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哺乳期间 小心乳腺炎来袭

哺乳期间 小心乳腺炎来袭

  生下宝宝后,新妈们都沉浸在小生命降临的喜悦之中,她们完全料不到在哺乳期间,乳腺炎、乳腺增生等会悄悄找上自己的乳房。为了绕过这些雷区,則将当妈和刚做新妈的妈妈们,必须多了解可能出现的乳房疾病,给自己的乳房提前买份保险。

  乳房问题,停奶、吃药,还是动手术?这些措施对宝宝会不会有影响?本文为您一一解答。

  案例1

  昊昊8个月了,长了4颗牙齿,最近很调皮,吃奶总喜欢咬妈妈的乳头,又拉又扯,把妈妈折腾得苦不堪言。妈妈决定干脆给他断奶算了。断奶后没几天,妈妈发现自己的乳房隐隐作疼,昊昊用头碰到她的胸部,更是胀痛得厉害。上医院检查,医生说,昊昊妈妈得了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致病菌侵入乳腺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这种病症在第一次做妈妈的女性中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一方面,乳汁淤积很可能导致入侵细菌的繁殖生长,而导致乳汁淤积的原因主要有乳头发育不好(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而乳汁分泌过多或婴儿吸乳少、哺乳姿势不正确、乳腺管不通畅等也会造成乳汁淤积;而另一方面,细菌也可能常由乳头破损、皺裂处入侵,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睡觉或婴儿患有口腔炎吸乳时,细菌可直接侵入乳腺管,上行至腺小叶而发生感染。

  急性乳腺炎多数发生在缺乏哺乳经验的初产妇身上。产后的1个月内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而6个月后的婴儿开始长牙,这个阶段乳头也容易受到损伤,应该小心预防;而断奶期更要警惕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如果得了急性乳腺炎,起初会感到乳房疼痛,局部出现硬块、胀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怕冷、寒颤或体温一下子升高,有时可至39度以上。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侧的乳房出现发炎症状,患病的乳房疼得不能按,局部皮肤发烫、红肿,并有硬块。而同一侧的腋窝处淋巴结肿大,按压有疼痛感。如果到医院查血常规,会显示出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

  不过,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也会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表现。正在服用抗菌药物的妈妈如果出现局部发炎,症状可能被掩盖。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治疗,患病的乳房很可能会化脓,甚至内部组织受到破坏,严重的还会发生乳痿。

  预防

  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后应及时清洗乳头,加强孕期卫生保健;

  如有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提拉进行矫正;

  产后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不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

  每次哺乳后尽量让宝宝把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按摩或用吸奶器排尽乳汁;

  同时,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而当乳头如果有破损或皺裂时,哺乳完可挤一点乳汁涂于伤口处,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提醒

  发生急性乳腺炎吋,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喂养,而且还增加了乳汁淤积的机会。所以,在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不但不要停止母乳喂养,而且还要勤给孩子喂奶,让孩子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吃干净。

  而当乳腺局部化脓时,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常用挤奶的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排尽,促使乳汁通畅排出。与此同时,仍可让孩子吃另一側健康乳房的母乳。只有在感染严重或脓肿切开引流后,或发生乳痿时才应完全停止哺乳,并按照医嘱积极采取回奶措施。

2009-06-24 08:55:00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抗糖原199高是什么意思
抗糖原199是指糖类抗原CA199,通常是用于检测寡糖类肿瘤,正常范围值小于37U/mL,如果出现大于正常值,一般是属于指标异常,是偏高的现象,可能是提示身体有某些部位有疾病发生或病变,比如胆管炎、胰腺炎、急性肝炎,需要根据不同原因进行治疗。 1、胆管炎 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胆管炎的患者做血清检查糖类抗原CA199,可能会出现升高的现象,有可能是患者长期的不良生活饮食造成的,比如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长期熬夜等,导致体质下降,从而诱发胆管炎,通常表现为腹胀、上腹疼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利胆软胶囊、复方胆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胰腺炎 糖类抗原CA199偏高一般与胰腺炎有关,通常与患者长期饮酒、抽烟或暴饮暴食等,大量食物进入身体后导致胰腺不能正常分泌物质分解,从而诱发胰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需遵医嘱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也是导致糖类抗原CA199偏高的因素之一,一般是由于患者可能食用过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热、眼睛发黄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伐昔洛韦片、甘草酸二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糖类抗原CA199偏高的原因有多种,如肝硬化、肝癌等,建议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诊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