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常常看到有些宝宝总是向父母要这要那,一旦不能满足要求,他们就大哭大闹,父母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就是:正确对待宝宝的“贪心”。
楚楚的妈妈:楚楚最喜欢吃巧克力了,每次都要吃上两三块才肯罢休。可是,今天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很恼火:楚楚已经一口气吃掉三块巧克力了,我把巧克力的盒盖盖上,对他说:“楚楚,巧克力吃多了对你的牙齿不好。”“不行,我还要再吃一块!”楚楚带着哭腔说。“好吧,就再给你一块。”为了避免出现僵局,我一边把巧克力递给楚楚,一边把巧克力盒子藏了起来。本以为这下可以万事大吉了,没想到楚楚又一次向我伸出手来:“妈妈,我还要再吃一块。”“巧克力没有了。”“巧克力还有,我还要吃!”楚楚大哭起来。面对宝宝的“贪心”,我既感到恼火,又感到为难。答应他的要求吧,就等于是纵容他这种无节制的行为;要是坚持说“不行”吧,他就又哭又闹,我左右为难,束手无策。
问题分析:宝宝的这种“贪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特点。随着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日趋成熟,宝宝不仅知道物体可以从一处移到另一处,它是不会消失的,而且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找到大人藏起来的东西的,因此,他的注意力更具有持久性和目的性。尽管楚楚想吃的巧克力让妈妈拿走了,藏起来了,看不见了,但是,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直都存在,所以,他坚持还要再吃一块巧克力。由此看来,父母使用转移注意力、打马虎眼等方法,对宝宝不是一定可行的。
由于年龄的特点,宝宝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差,所以,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他的占有欲表现得较为强烈,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喜欢凭一时的冲动和欲望去做事情。当宝宝强烈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会通过闹情绪来宣泄自己内心的郁闷,并会继续争取“最后的胜利”——我要再吃一块。得不到满足的后果往往就会变成楚楚那样的哭闹、耍赖和说话不算数儿等行为。
另外,学龄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时间概念等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果父母喜欢用“最后一块”“最后一次”“最后一个”等词语来与宝宝进行某种约定,而宝宝并不清楚“最后……”的真正含意,他只是领会到,只要自己答应了父母的条件,就可以立即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宝宝会很爽快地点头答应。事实上,宝宝的这种承诺只是让自己即时满足的手段。
建议你不妨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如在宝宝吃第一块巧克力前,就认真地与他商定事情发展的底线,并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他,已和大人之间存在着约定。当宝宝能够遵守约定时,你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并认可他遵守承诺的行为。这样,久而久之,宝宝不但能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且能够形成“一诺千金”的良好习惯。
米米的妈妈:米米喜欢在睡觉前听我讲故事。有一天晚上,我给米米讲了三个故事后,对他说:“我们睡觉吧!”米米不答应,还是缠着我要听故事。我无可奈何地与他约定,再讲一个故事就要睡觉,米米满口答应。谁知故事刚讲完,他马上就反悔了,非要我再给他讲一个故事,否则,他就不睡觉。我很生气,扭过头去再也不理他了。米米伤心地问:“妈妈,为什么不可以再给我讲一个故事呢?我还想听……”米米的要求是“贪心”的表现吗?应该如何面对他的这种要求呢?
问题分析:当学龄前儿童提出的要求被拒绝时,他常常喜欢反问大人“为什么不可以……”,宝宝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是由他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父母应该给予理解。面对宝宝的问题,父母应答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回答:“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宝宝当然不会服气,他会继续与你对着干。如果你使用抽象、冗长的解释来回答:“小孩子要早睡早起,这样身体才会好……”“小孩子多吃糖果对牙齿不好……”对此,宝宝容易产生困惑:“这么深奥的道理我怎么能听得懂呢?”从而导致他产生烦躁、不满的消极情绪。如果你使用简洁、明确的打比方的形式来回答:“你看,我们种下的种子,它每天长大一点儿,慢慢地,它会开放一朵朵又大又漂亮的花。宝宝也是这样,你每天听三个故事,慢慢地,你就会变成一个故事大王了。”效果就好得多,因为这样形象、拟人的回答,既可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激发他的兴趣,增强他的自信心,又能使他心平气和地接受你的要求。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隔离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儿童医院 内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医儿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苏州市东北街210号
三级 综合医院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四一路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珠海市牌坊路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中兴街12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张家口市建国路21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昆明市白云路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