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说谎并不可怕

  4岁小建不小心摔坏了妈妈刚买给他的玩具电话。他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便把电话藏在床底下。妈妈扫地时发现了,生气地质问小建。

  妈妈:“你的电话拿到哪里去了?”
  小建:“收起来了。”
  妈妈:“你怎么不玩呢?吵着要买,怎么买了又不玩呢?”
  小建:“我忘记放在哪里了?”
  妈妈:“去找来,给我看看。”
  小建:“可能是隔壁阿华拿去了。”
  妈妈:“真的是他拿去吗?你刚才还说是收起来了。是不是弄坏了,不敢让我知道?”
  小建:“没有,真的是他拿去了。”
  妈妈火冒三丈:“还想耍赖啊!弄坏了不说,还敢骗我。告诉你不能说谎,还要说,这么小就会骗人,以后还得了!”

  于是,愤怒的妈妈狠狠打了小建一顿,小建大哭起来。

  其实,这场争执是不必要的。如果妈妈换一种口吻和孩子说话,情况就会不同了。“我看到你的电话给摔破了。”“好可惜,才刚买,又没玩多久。”“如果小心点,不弄坏它,你还可以打电话玩呢!”此时,孩子的担心和顾虑就会减少许多,他就会比较主动地反省自己的过失了。

  明白且坦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不拐弯抹角,对孩子会更有帮助。孩子知道他闯的祸可以告诉妈妈,因为妈妈了解他。同时也知道以后要更加小心保管玩具。如果母亲一定要逼孩子认错,以让他“铭记在心”,孩子为了保护自尊,只能用说谎来自卫。可以说,妈妈给孩子制造了说谎机会,逼他踏入说谎的陷阱。

  谎言的背后

  说谎,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国外的心理学家专门做过试验,结果表明,孩子在两岁半到3岁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言了。听到这个结论,父母往往感到特别震惊。但是专家们认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一方面,幼儿经常会混淆现实和幻想。小孩子有他自己对真实的理解,在说谎时,他相信或者说希望自己的谎言是真的。另一方面,当一个孩子有意识地说谎时,就标志着他已经理解真与假的区别,拥有了想象力,开始以创造性的行为和周围的世界打交道。
在生活中,孩子常见的说谎动机有三种:

  ⒈ 分不清楚事实和想象,例如说房间里有恐龙,父母不必马上纠正他,可以引导他把故事编下去,但是最后要让他明白那不是真的。

  ⒉ 想逃避某件事,正如本文开始故事中的小建想逃避妈妈的惩罚。

  ⒊ 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例如夸大事实说家里很有钱或妈妈是明星等。严格说来这并不算说谎,只是幼儿以他的自我为中心,想象或夸大的一种说法而已。但是父母不能因而不去管他,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若是养成习惯之后,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社会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容易变得虚荣,什么都要夸大几分才能满足,造成周围的小伙伴觉得他不诚实,不愿真心对待他。

  让孩子感到没有必要说谎

  不论大人或小孩,难免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当时最圆滑的退路,就是说个小小的谎。只要不是恶意或病态的谎言,是没什么大害的。如果平时乖巧的孩子偶尔说一次谎,一定表示他某方面遭遇困难,父母应着重排除孩子的困难,而不是只责备孩子说谎。例如,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故意装作肚子痛,父母应认真了解幼儿园是否有什么让孩子不高兴的事,造成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另外,当我们已经知道孩子犯错时,就不要再当做不知道,而要孩子自己承认。这样往往会逼出谎话。例如,明明发现孩子吃了不准他动的饼干,还故意问:“谁吃了饼干?” “你看见谁吃了没有?”“你有没有吃?”等。好的方式是严肃地对孩子说:“你吃了饼干,我告诉过你不准动的,你这样子让我很生气和失望,你说要怎么办?”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对于不听话所带来的后果,他是应该承担责任的。

  最后,还想提醒年轻的父母们,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成为孩子说谎的榜样。有的父母工作繁忙,一些工作的电话也到家里来。遇到一些不喜欢做的事情时,就编出一些虚假的理由,来推辞这些社会应酬。孩子耳濡目染,有一天他需要时,自然地会依样画葫芦,他并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只是认为爸妈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好的。许多人也都知道身教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但是常在不经意中忽略一些小节。也许大人以为理所当然或无伤大雅,然而孩子的认识远没有这么深刻,他往往只接受行为表面最浅显的东西,而不明了其中的道理。

2007-08-08 02:10:00浏览1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