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理财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育儿 > 儿童理财

我的零花钱,我作主

举报/反馈
2007-08-07 01:56:00

        元旦假期,带着老婆(LP)驱车赶回老家。一家人早已经聚在饭桌前等着开饭了,生下来就是家里焦点的我那14岁的侄子与11岁的外甥,整个吃饭时间都不安心吃东西,盯在我的背后,按照以往的惯例,每次我回家吃完饭后都会带他们到外边大吃零食兼去网吧里切磋CS,看来俩小家伙没少背着父母苦练反恐技巧。

  席间,LP从刚刚看完的《富爸爸、穷爸爸》丛书里现趸现卖,谈起要从小培养理财能力,建议要俩小朋友自己管理零花钱。听说有钱可自由支配了,俩小孩子有点高兴得手舞足蹈。

  打铁要趁热,在LP的牵头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搭建起了《儿童版家庭理财计划beta1.0》,经询问俩小朋友每月需要多少零花钱,俩人默默盘算了一阵,咬着牙说:“30!”于是我们把预算稍微提高了一些:定为每人每月50元(不含书本衣服等学生大宗消费)。

  规定理财计划细则如下:1.由我&LP作为主要投资人,全年共投资1200元,为两人分设两个儿童储蓄账户,由老爹任账户管理员对投资人负责,家庭其他人作为账户监督员协助理财计划顺畅实施。2.两个小朋友每人每月零花钱50元,可月初领取,也可随时支取,在领取本月零花钱时需要当事人详细汇报上个月零花钱的去向,不允许透支。3.其他人不许再私自给零花钱,一经发现将对其处以10倍金额处罚(经常给孩子们零花钱的姐夫有点坐不住了)。4.鼓励两个小朋友集思广益,合理管理及利用每月零花钱,争取达到零花钱增值的目的(俩小朋友在挠头)。5.在学业方面要保证当日事当日毕,不允许拖沓,否则每拖一天罚款5 元。6.两个小朋友要尊重长辈,礼貌待人,否则每次罚款5元。7.严禁去网吧玩游戏,发现者罚一个月零花钱。(我一边听着一边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

  《细则》讨论结束后,两个小朋友每人抄了一份,一来加深对《细则》的了解,二来表示自己对《细则》的坚决拥护。当俩人在自己抄好的《细则》上签字画押时,俩人的表情各有不同:外甥在盘算着自己的挣钱大计,吵吵着要父母给他安排家庭劳动,还计划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拿到班里去卖钱;侄子则愁眉苦脸表情凝重的赵丽蓉似的唠叨:“敢情这钱还指不定是谁的呢……”

  吃完饭是我和俩小朋友的散步时间,临走时,LP幽幽地说:“小心罚款哟。”结果遭到俩小朋友的一致鄙视……

  散步时,俩人一反常态,谁都不说话,估计一个的小脑瓜里是在计算怎么赚钱,另一个在考虑怎么避免罚款。小孩子终究是小孩子,路过一个烤羊肉串的小摊,俩人走不动了,小外甥拉着我说:“羊肉串,羊肉串……”我说:“想吃的话我可以借款给你,回头从你的零花钱里扣哟。”他眨了眨眼算了算每天1.67元的预算,咬了咬牙说:“我刚才吃饱了”……

  回家后俩人又每人吃了一大碗面条汤……

  后记:当天的家庭讨论很热烈的,但规则的执行情况我并不是很乐观,这个规则的执行显然不只取决于两个学生的意志,家长是否能够坚持才是关键。但当时两个学生表现出对于金钱的差异是非常有趣的,不信你可以给自己的孩子试一试,看看凭空多出一笔钱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是什么,当然要花这笔钱是有条件的。

  在经过两个星期的试运行后,账户管理员汇报说,侄子已经开始支取零花钱,但基本保持每天一元的额度;外甥到目前为止,没有支取过一元钱。

   钱是大事孩子们或许会在大人们的谈话中,了解到金钱的得来不易和正确地使用钱的困难,但他们并不在意———或者说他们没有迫切的要求。

  许多商人已经盯准了“挣孩子们的钱”。据说,如今孩子们的压岁钱的数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0%,远远高于GDP增长率;不只孩子们的零花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实质性地跃上了一个台阶。孩子的消费倾向,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着家庭的消费倾向。然而那些活在蜜罐里的下一代,他们对于手里的钱,想好了自己该如何做了吗?

  美国Charles Schwab基金会发起了一份叫做“钱是大事”的针对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2%的人不知道贷款在偿还本金之外还要偿付利息;33%的人认为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将完全能够支持退休生活。   

  这份调查如果放在中国,结果不会好上多少。青少年对理财知识的欠缺和对未来的过于自信,将可能把我们的社会带入一个可怕的困境。

  青少年的理财知识的多寡,牵连着两代人———它不仅仅关系着下一代人的生活,还关系着家庭财富的传承。钱未必会在两代人之间画出鸿沟,却肯定能让两代人的生活感受到它的威力。

  《重庆晚报》曝光了这样一对夫妇,为保女儿“心灵纯洁”,他们装穷17年———而他们拥有一个煤矿和一个书城。父亲说:我的父辈,曾因金钱发生悲剧,不能在孩子身上重演。这种“藏富”行为在国外并不少见,虽然在崇尚亲情的中国,这也许会给孩子带来阴影。

  在中国家庭的历史上,财富的传承却总是遵循着这样的轨迹: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败光。富不过三代,这是俗语里的“富人的诅咒”。这一切里,都隐藏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对下一代人的理财教育的缺失。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