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床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育儿 > 小儿尿床

好好对待尿床的孩子!

举报/反馈
2007-08-02 14:21:0039健康网社区
  孩子的排尿障碍包括有白天尿频症、尿失禁、小便疼痛、小便困难、夜间遗尿(尿床)等。在治疗这些症状时,所考虑的方向和成人有相当不同之处,特别在最近几年经由欧美多位学者的研究,对于夜间遗尿的原因、治疗原则有不少新的共识。下文将做详细介绍。        

  造成尿床的原因       

  尿床的成因,当然必须先将确实有器官上的疾病排除,如脊椎神经的病变、尿道阻塞的病变、肾脏或膀胱的病变等。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并非有器官病变,而是主要有以下3项原因:     

  1. 脑干觉醒中枢的因素:

  孩子在熟睡时,无法感受到膀胱涨尿时神经的传导,而由脊椎的反射中枢不自主的排尿,导致尿床。    

   2. 膀胱功能性的因素:

  经过许多尿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发现,确实某些尿床孩子的功能性膀胱容积较小,或者出现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的现象,而且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可能在夜间睡着后才出现。    

  3.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一般正常的孩子,在夜里自然而然他的抗利尿激素会比白天升高,但是尿床儿童的抗利尿激素在熟睡后却没有增加,所以造成夜间大量尿液产生,也就是夜间多尿症,因此容易尿床。      

  如何治疗小儿尿床       

  治疗尿床的共识,在国内最近经泌尿科医学会的安排,聚集各相关科系医生如小儿泌尿科、小儿肾脏科、精神科已经共同讨论出治疗的共识与准则,其中的重点如下:     

  1. 我们建议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有每周超过两次尿床的现象,而且家长有强烈的寻求医疗的意愿,就应该接受治疗。但是治疗应从膀胱训练、就寝前水分控制着手,药物治疗应该放在第二位。     

  2. 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有每周超过两次尿床的现象,就更应该积极接受治疗以及检查。检查项目如:一般分析尿液、肾脏及膀胱超音波、详细问诊、理学检查。治疗以两个方向为主:一是药物治疗(以抗利尿激素——DDAVP优先考虑,另外一种药物抗忧郁——Imiprami则少用);二是夜尿警铃的条件反射训练。

  3. 如果采取抗利尿激素(DDAVP)口服或鼻喷剂的治疗,其初期治愈率达75%以上,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一般建议持续使用3个月,然后再慢慢将药量减低,而后渐渐停药。     

  4. DDAVP治疗效果不好的孩子,则应安排尿动力学检查,找出是否有膀胱的问题,决定是否给予抗副交感神经剂,或Imiprami合并DDAVP药物治疗。     

  5. 夜尿警铃的训练,必须选择强烈治疗动机的家长,及孩子给予充分的说明与解释,虽然治愈率较高,但是实际使用后,家长经常无法配合持续训练,所以临床上使用并不多。

  宝宝的尿床是属于哪一种?  

  因为在临床上很多孩子表现的症状经常较为复杂,除了尿床外,可能还会合并有白天尿失禁、尿频症,在这里我们必须说明一下,专家对夜间遗尿(尿床)的分类标准:

  原发性单一症状夜间遗尿:

  白天没有尿失禁或其他小便的症状,而且未曾有不尿床的记录超过半年以上的尿床儿童。

  次发性夜间遗尿:

  超过半年以上不会曾有尿床记录的尿床孩子,可能有其他因素造成,所以必须做详细检查。

  非单一症状夜间遗尿:

  这类病患比较复杂,可以分为几类:

  a. 合并白天尿频症候群:

  一般以小便次数超过8次视为尿频,绝大部分儿童做了检查结果都是正常,可能跟环境变化、膀胱功能协调障碍有关系。一般而言,这些患儿仅需要规律性排尿习惯的训练,严重者才需抗副交感神经剂给予。

  b. 合并懒惰性膀胱症候群:

  白天解尿次数过少,都是等到相当严重的尿急时才去上厕所,这样的患童经常出现尿急性尿失禁,治疗上需要规律性排尿习惯的训练,一般以每两个半小时提醒孩子去上厕所。

  c. 合并白天尿失禁:

  这类病儿可能有膀胱与括约肌失调情形,或者是属于隐藏性神经性膀胱症候群的患者。这些病儿在解尿时,骨盆底肌肉仍处于无法放松状态,或者是存在有轻微的后尿道瓣膜,需要给予切开,比较严重的病儿需要做完整的尿动力学检查,主要治疗以自行清洁间歇导尿为主,加上生理回馈训练。最近多位学者建议可以甲型交感神经阻断剂治疗。       

  细心评估、正确诊断       

  儿童时期的排尿障碍是一相当复杂症候群,虽然不是一个致命症候群,但是它却跟泌尿道感染、尿液回流息息相关,需要我们细心评估,加以正确诊断,给予正确的治疗。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