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非法疫苗流入多省 安全漏洞在哪儿?

  据媒体报道,自2010年起,庞某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其中包括儿童用脑膜炎水痘脊髓灰质炎等疫苗,及成人用流感狂犬病甲肝疫苗等,未经严格冷链存储,即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份,涉案金额达5.7亿元。

  “疫苗是一种特殊商品。”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王月丹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接种未经2℃~8℃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或过期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如果接种的疫苗是预防狂犬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的,无效免疫就可能带来接种者发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全程冷链运输费用不菲,国家既然这样规定,肯定有其必须性。脱离冷链储存,未必就会百分百导致疫苗失效,但毕竟增加了失效的风险。人命关天,容不得侥幸和赌博心理。”

  近年来,与疫苗有关的安全事件频频现诸报端。2009年,假狂犬病疫苗导致广西1名男孩死亡;2010年,媒体报道,山西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2013年,深圳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引发社会关注。鉴于上述事件的发生,很多民众甚至对疫苗本身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对此,王月丹表示,疫苗使用范围广,且很多用于儿童接种,受关注度高,因此任何意外都可能引发社会广泛的反响。目前,国家对于疫苗的管理很重视,查处力度也很大,但不能否认,在社会转型期,疫苗(特别是付费自愿接种的二类疫苗)的使用和流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个别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二类疫苗的生产存在市场化行为,同一种疫苗可由多个厂家生产,价格各异,盈利也有差别,而这种利益差别很可能导致个别人的非法逐利行为。此外,疫苗的生产、运输、使用都需要由专业人士操作,专业化培训不足的人在使用疫苗时,也容易出现错误、失误或者疏忽。

  “我国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全覆盖的疫苗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一些疫苗相关从业人员虽然可能具备专业背景,却对疫苗安全性的认识程度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致使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王月丹说,从报道看,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类产品案件的涉案者就属于此类。因此他建议,对于疫苗从业者,应该利用反面事件进行持续的安全警示性的宣传教育,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堵住疫苗安全使用的漏洞。

2016-03-22 11:58:34浏览13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