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一方面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注意,另一方面则不太容易意识到别人的需要。
不少家长都感觉到,一旦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总是特别兴奋,不像平日那样听话,而且人前人后还会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怎么也不听管教。这时,父母不但要分析孩子这种表现的原因,而且也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内因:孩子希望得到更多的注意
在2~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虽然已有初步的主客体区分能力,但是自我的认定还是主要来自客体,特别是成人的评价和肯定。孩子的思维还保持了幼儿自我中心的特点。一方面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注意,另一方面不太容易意识到别人的需要。所以在客人到来的序幕中,孩子往往演得非常出色。但是当大人们开始谈论自己的话题时,孩子往往不能理解大人的需要。心想:凭什么说撤就让我撤了?另外一个主观原因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其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兴奋了不容易平静下来。
外因:客人到来是一种新感觉
在家庭中,如果孩子总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注意的中心,当客人来到时,孩子自然就觉得自己是中心。客人的到来,对孩子也是新鲜的刺激,例如客人的表扬常常让父母感到高兴,孩子能敏感地发现这种场景的互动,就会越发得意。再者,有时当大人开始谈自己的话题时,没有给孩子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
应对:满足孩子合理需求
当客人没有来到前,就要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客人到来后,给孩子一些表演的机会,例如让孩子背诵一首唐诗或者让孩子弹一曲钢琴,然后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停止的提示,帮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转换。
例如:当孩子背完诗词后,父母可以说:“很好,下一次我们再学一首有关鸭子的唐诗背给叔叔听,好吗?”这既是在肯定孩子,同时又是在暗示孩子:今天的表演就到这里了。如果需要,再明确地说:“下面叔叔要和爸爸说一些事情,你让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这时最好不要马上让孩子从事一个人的活动,这样反差太大,孩子不容易接受。
由此可见,如果能搞清孩子“人来疯”的原因,就能设计一些对策,帮孩子表现得既有教养又不失活泼,同时,孩子在与客人交流中也增强了交往能力。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隔离科
主任医师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 康复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主任医师
沈阳市妇儿医疗保健中心 儿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安徽省天长市建设东路194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石首市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政五街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邯郸市罗城头矿院街13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河北省承德市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87号(省政府北门斜对面,革命公园以西200米);旁边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