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坑娃辅食排行榜骨汤补钙上榜 揭宝宝辅食真相

  1、骨汤补钙

  高汤是中国人民的挚爱,尤其是烧成“乳白色的像牛奶一样的汤”,简直被视为滋补圣品。前几天我还跟年糕奶奶就“一碗鱼汤有没有营养”的问题在餐桌大战三百回合,哈哈。

  汤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主要问题在于脂肪、盐过多,而真正有营养的蛋白质绝大多数还是保留在肉里。乳白色的汤里除了少量可溶性的多肽和氨基酸外,其他营养成分极少,且因为含大量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嘌呤,是不折不扣的垃圾食品(营养价值低,有害物质多),唯一的优势就是它美味(因为有少量含氮浸出物)。

  骨头汤不补钙:骨头含钙,但不溶于水。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钙摄入量800毫克,换算成骨头汤的话得喝几十升。

  很尊重大家爱美味爱喝汤的习惯,但是拜托这跟滋补、健脑没半毛钱关系好吗。我已经碰到好几个阿姨,都坚持“宝宝三个月起就要喝鱼汤”,理由是“喝了鱼汤聪明,那谁谁家的孩子从小喝鱼汤,后来考上大学呢”。寒窗苦读十几年啊,功劳都被鱼汤占了,那谁谁家孩子哭晕在厕所。

  真相:给孩子喂鱼汤、肉汤,用骨头汤来冲米粉都是典型的坑娃辅食。

  2、红枣补血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6个月后母乳中的铁含量很少,如果不正确添加高铁的辅食,容易发生贫血。一般轻度的贫血可以通过合理的辅食来补充,而中度以上的贫血应该补充铁剂。不少老人一听贫血都急坏了,在宝宝的辅食里拼命加红枣来给宝宝“补血”。

  有关红枣补铁补血的说法大概只是出于“红”的联想,没有医学、营养学依据。确实,铁的补充对于制造更多的红细胞至关重要。只是,每100克干红枣的含铁量平均只有2毫克。而每100克猪肝的含铁量可以达到25毫克以上,就连油菜的铁含量也可以达到3毫克/100克。

  把红枣当成一种普通食物添加到辅食里本身没有错,但若是用红枣来“治疗”宝宝的贫血状态,就真的是坑娃没商量了。

  真相:含铁比较高的辅食有:蛋黄、红肉、动物肝脏、豆类、一些深色的蔬菜。若医生建议额外补充铁剂,应该予以补充,这跟“吃药”是两码事儿。

  3、吃盐长力气

  这个源远流长的传说真是无力吐槽,所有的权威辅食指南都建议1岁以内的宝宝食物中不额外添加盐,以避免过多的钠造成肾脏的负担。而食物本身也是含有一定的钠的,宝宝不吃盐不会没力气。

  真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烹制婴儿辅食时不要加盐,不加调味品,少放糖。

  4、果汁、菜水补维生素

  宝宝满6个月后,可以添加水果和蔬菜,但应该是研磨成泥状的果泥、菜泥,而不是果汁或者菜水。果汁香甜可口,喝惯了果汁的宝宝拒绝白开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鉴于肥胖龋齿的风险,所有含糖饮料都不推荐给宝宝饮用。

  蔬菜本身含有的大量维生素、纤维存在于菜泥中,菜水、菜汁中含量都非常少;给宝宝喝了碗菜水,吃下去的基本上是水,营养成分很有限。而且用水煮过后,蔬菜上的农药、化肥、有害菌、草酸会溶于水中,危害到孩子的健康。正确的做法是焯烫过的水不要,蔬菜捞出研磨成菜泥作为宝宝的辅食。

  正确的辅食:果泥、菜泥。

  5、米油赛黄金

  米汤、清稀饭是很多家庭选择的给宝宝的第一辅食,这其实完全是错误的。

  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水,白白占了宝宝本身很小的胃容量,却没有什么可靠的营养成分。清稀饭比不上稠粥,与市售的配方婴儿米粉更是相去甚远。而且美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发布的新报告《How much arsenic isin your rice?》中提示:米汤中砷量很高,5岁以前孩子不能用米汤来代替牛奶。

  为什么米汤中砷含量高呢?

  砷主要聚集在大米的外壳(米糠),白米就是磨掉外壳的米;一般而言,精米中含量最低,糙米中比较高,而米糠中的含量能够超过精米中的10倍以上。

  用大米煮汤后,大部分砷进入了水中,导致这部分水(米汤)中的“砷浓度”提高(而实际上大部分的营养成分依然在米粒儿中)。

  正确的辅食:稠粥,且配以其他种类的主食。

  6、只喂糊糊好消化

  最初添加辅食,必须是泥蓉状的食物,而且越细越好,以免过多刺激宝宝幼嫩的胃肠道。

  随着宝宝月龄增大,泥状食物吃了一段时间后,要及时调整食物的形态,逐渐过渡到碎末状、小块状,长期吃泥状食物不利于孩子咀嚼能力的锻炼,而且可能造成一岁以后的厌食。

  有的妈妈会问,宝宝的牙齿都没出几颗,怎么咀嚼呢?答:宝宝的牙齿包在牙床里,足够坚硬可以咀嚼。

  各月龄宝宝食物性状推荐

  年龄

  食物

  6个月

  稀滑的糊

  7-8个月

  稠糊和泥蓉状

  9-11个月

  有颗粒的泥蓉状食物,

  如菜肉粥

  1岁-1岁半

  软饭、切碎的肉和菜

  1岁半-2岁

  略为切碎的家常饭菜

  几种典型的错误辅食都讲完了,你中招了吗?当我们试图向老人、亲朋传递这些正确的信息时,通常收到的反馈就是“你就是吃这个长大的,不也好好的吗?”

2015-03-19 00:12:29浏览10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