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呵护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育儿 > 幼儿期呵护

为啥孩子疫苗越打越多

举报/反馈
2014-04-11 05:34:45新华网

  疑惑1 一年须打十多针疫苗,种类为何翻倍?

  1月9日,早上8时40分。朝阳区妇幼保健院的注射室里,两个解开厚实冬衣的宝宝正被爸爸妈妈哄着接种疫苗。注射器里的药液渐渐减少,宝宝的眼泪却淌个不停。响亮的哭声此起彼伏,给“候种室”里的其他宝宝带来不小的压力,几个正摇摇晃晃转圈踱步的宝宝表情很是“凝重”。

  陪着宝宝的家长们也不轻松,韦女士的小女儿刚满一岁,今天要打乙脑疫苗。此前,女儿已经先后打了六种疫苗共13针,半岁之前经常得一个月打两次。

  由于预防接种门诊的开放时间只有周二和周五,所以韦女士和丈夫每次都必须跟单位请假。赶上人多的时候,大人抱着宝宝的队伍能排满整个走廊。

  虽然第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但这位怕听孩子哭的妈妈,并不想让自己的宝宝总“挨扎”。韦女士今年三十出头,小时候只种过卡介苗、糖丸等四五种疫苗,她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要给宝宝打这么多疫苗?难道是病毒越来越猖獗了?

  韦女士属于最早享受国家计划免疫的一代人,这是我国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

  我国从1978年开始正式实施计划免疫,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2年,增加了新生儿乙肝疫苗。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进一步扩大——增加了乙脑、流脑、乙肝等疫苗。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疫苗种类翻了一倍。7岁之前,孩子需要接种的一类疫苗一共22针次。

  事实上,免疫规划中疫苗种类的成倍增长,与病毒的活动变化没有什么关系。

  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受国家经济实力和疫苗生产能力的限制,纳入规划的疫苗种类较少。而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和疫苗的开发应用,允许中国扩大免费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数量。以前主要由省级财政支持的免疫规划经费,现在基本已改为中央财政拨付。2007年,中央财政免疫规划的保障经费为27.2亿元,是前一年的10倍左右。

  2008年4月25日,温家宝总理参加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时表示:“要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这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当年,中央财政免疫规划的保障经费增加到了29.2亿元。

  不过,现在仍有些可预防的流行病因为不能实施免费接种,接种率不高,处在高流行状态,比如水痘

  疑惑2 几近“灭绝”病毒继续接种是否多余?

  抱着半岁女儿的“新晋”爸爸杨先生,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有些疾病现在已经基本灭绝,还有继续给宝宝打疫苗的必要吗?比如,早在上世纪60年代天花病毒消灭之后,牛痘的接种也随后取消。“我们国家现在已

  经没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了,还非得继续吃糖丸吗?”

  “说疾病灭绝是不准确的,即使是天花也在实验室保存着病毒,不排除复发的危险”,中关村医院保健科的主任医师张晓萍说:“如果没有天花疫苗,人体内就没有抗体。”

  出于对恐怖分子可能会利用天花病毒发动生物武器袭击的准备,2002年底,美国在停止天花疫苗常规接种30年后,重新开始接种天花疫苗。因为近一半美国人已经没有了抵抗天花病毒的能力。

  尽管中国在2000年完成了无“脊灰”证实,但直到2008年,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与我国陆地接壤的邻国仍然不断有“脊灰”病例出现。截至2008年11月15日,印度发现“脊灰”病例524例。

  尼日利亚和印尼在停止“脊灰”疫苗接种和强化免疫之后,均再次发生了“脊灰”流行。为了防止无“脊灰”国家重新发生输入性脊灰野毒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中国继续开展“脊灰”疫苗的接种。

  因此,糖丸仍然是中国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疑惑3 一类疫苗必须打二类疫苗不重要?

  “我们家宝宝不经常出去,流感疫苗能不能不打?”当大夫回答说可以后,抱着一岁儿子的徐女士舒了口气。在《免疫预防接种证》上,流感等疫苗属于非强制的第二类自费疫苗;可是,每次医生都会直接给宝宝预约上,从来不征求她的意见。

  第二类疫苗究竟该不该打?也许是家长们在疫苗接种上分歧最大的问题。拒绝了一针流感疫苗的徐女士,心里总有些打鼓。从不给宝宝接种第二类疫苗的韦女士觉得,既然国家不强制接种这些疫苗,就说明这些疫苗并不重要。而坐在她对面的杨先生则表示,国家列出第二类疫苗肯定有一定道理,对孩子好的就应该全给孩子打上。

  “第二类疫苗不重要的想法应当纠正”,张晓萍说。目前我国第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有些是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二类疫苗有防水痘和肝炎的,这些都应当接种。”

  梁晓峰也赞同这一观点:“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主要是针对负担较重、经济损失较大的疾病”。如麻疹2006年的发病数超过9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同年,腮腺炎的发病率达到27万,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此外,某些疫苗国内生产力不足,进口成本过高也导致其现在无法列入一类疫苗。目前,美国免疫计划中,每名儿童免费接种疫苗费用超过2000元人民币,而中国则从20元增加到200元左右。现在仍有些可预防的流行病因为不能实施免费接种,接种率不高,处在高流行状态,比如水痘。

  疑惑4 国产疫苗VS进口疫苗“跨国”宝宝怎么办?

  除了对第二类疫苗心存疑虑,很多家长也在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之间犹豫不决。

  在中关村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带宝宝打针的许先生,就常给孩子选进口疫苗。这样一来,原本免费的一类疫苗也需要自费了。不过,许先生自有道理:听医生把副作用一讲,家长通常都会选择进口疫苗。虽然进口疫苗几乎每针都要花费一两百甚至更多,“但是想想如果孩子发烧了还要再花钱治病,得不偿失。”

  那么,进口疫苗真的比国产疫苗更安全吗?

  梁晓峰认为,国内外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都遵循同样的标准,差别不大。由于菌株不同,有的进口疫苗安全性确实要好一些;但是“因病而异,有的进口疫苗并不一定能对上中国的病。”

  因此,“在为孩子选择疫苗时不要盲目,而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仔细跟儿科大夫咨询,作出适合宝宝的判断”,梁晓峰建议。

  更为难的还有“跨国”宝宝们的家长。现在,国际间的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少小宝宝在疫苗接种期也得跟着爸爸妈妈漂洋过海。一位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的妈妈发现,在中国需要注射三针的乙肝疫苗在美国只需要一针。这些“跨国”宝宝到底该怎么打疫苗呢?

  梁晓峰表示,各国根据本国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来确定相应的预防接种策略,所接种疫苗的种类不尽相同,同种疫苗的产品也有所不同。

  如果要到国外旅行或生活,最好先了解到达国家的疫苗接种策略,或到相关机构咨询,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接种。接种最好在出境前两周左右完成,这样才能让肌体有足够时间产生免疫力。

  20世纪50年代:全国范围普种牛痘疫苗

  20世纪60年代:积极推行卡介苗、麻疹、乙脑、百日咳等疫苗接种(主要在城市地区利用冬春季节开展群众运动性的接种)

  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2002年: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2007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腮联合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