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少给孩子用涂改液 甲苯超标34倍

  昨晚,作为央视3·15晚会的第一号消费警示,再次聚焦修正液问题—

  橡皮擦、涂改液是孩子们少不了的学习工具。五颜六色的橡皮擦还有涂改液,在这当中其实隐含着非常大的危害。

  央视记者在市场上随意买了些学习工具,把这些东西送到质检部门做了一个检测。在橡皮擦当中有一种东西叫做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结果是超标19倍。涂改液当中含有两样成分,一个是甲苯,一个是二甲苯,这两样分别超标,而且超得不少,超过34倍。这样橡皮擦和涂改液对于孩子有怎样的危害?一般来说刺激眼睛、影响呼吸道,如果孩子们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或者教室里学习,对于呼吸道的刺激更严重,长期还会致癌。

  因此作为3·15晚会的一号消费警示提醒大家:买这些东西要到正规的商店,买正规企业生产的橡皮擦和涂改液,有的专家也认为,给孩子们说说,这个涂改液尽量不要用,也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

  毒物专家:修正液主要成分有侵神经毒

  修正液是否有毒?毒性到底有多大?昨晚,记者采访了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化学物中毒专家组组长、南京鼓楼医院副主任医师吴建中。吴建中告诉记者,修正液含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这些有记性的溶剂并不安全,并带有毒性,如果长期使用对人体肯定有伤害。

  吴建中解释称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等均为侵神经物质,简单来说就是它们会侵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引起困倦头晕、神志不清、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等,吸入量过多时,可引起全身不适、抽搐、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将对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体质的孩子来说,更容易因为刺激引发过敏,这类人群尤其要少接触。

  他指出,修正液偶尔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危害,但是绝对不能高浓度地吸入,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用后一定要及时洗手。他建议,用无毒产品替代有毒产品,孩子们尽量少用涂改液。

  南京已有学校“叫停”涂改液

  昨晚,记者电话连线了南京市多所小学的家长、老师和校长。

  “一写错,孩子就用修正液,等干了重新写。”孩子在鼓楼区一所名校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据她所知,班上几乎人手一只。她指出,虽然是在超市买的正规修正液,但孩子在使用时,还是“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且“很熏眼睛”。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也有学校老师对修正液“叫停”。“我们家的孩子一到三年级时一直喜欢用修正液。”孩子在南师附小的毛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现在上五年级了,现在作业如果写错,一般都会使用胶带纸。“四年级的时候,接到班主任通知说,尽量不要给孩子使用修正液了。”毛女士说,当时学校主要出于考虑孩子健康,禁用修正液,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修正液用在作业纸上不太美观。

  南京市中华附小的大队辅导员严丹丹,另一个身份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她告诉记者,她曾在班上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尽量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修正液。“因为修正液有一股强烈的刺激性味道,但凡有这种气味的应该不是什么好东西。”她也表示看了当晚的315晚会,“危害实在太可怕了,我正在酝酿,是否可能会将对涂改液的‘停用’推广到全校范围。”她说,毕竟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而且涂改液并不是必需品,还是有一些替代品的,她认为,推广起来,难度并不那么大。

  修正液有多毒?小孩能用吗?

  关于修正液的毒性,早有一则视频和相关的图文报道在网上广泛流传:将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个玻璃瓶里,其中一个瓶子里倒入修正液,很快那个瓶里的小白鼠就死亡了,而没有加修正液的小白鼠还活得好好的。

  修正液里有什么成分? 小白鼠为什么被毒死了? 修正液毒死了小白鼠意味着修正液真的不能用了吗?来看看果壳网的解答。

  小白鼠为什么会死?简单地说,是高剂量。修正液里的成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固体的颜料钛白粉(也就是修正液使用后覆盖在纸上的白色部分)另一类是易挥发的液体的溶剂,主要溶剂有: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等。毒性,与乙醇没有本质差别,有的甚至还比乙醇小得多。

  从“修正液毒死小白鼠”试验来看,真正导致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有机溶剂剂量过高,甲基环己烷的浓度为57.4毫克每500毫升,小鼠不发生闪电式死亡才是怪事。

  修正液还能用吗?

  一般而言,对于修正液中的有机溶剂,如果是长期的、频繁的小剂量接触,会导致皮肤红肿、皴裂,大剂量吸入则会导致急性中毒,产生肺水肿呕吐等症状,但这需要的剂量是远远超过修正液中的含量的。

  当然,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使用这些有机溶剂时,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不要用手直接去接触它们,更不要刚涂上去就用鼻子去嗅闻。做到了这些,修正液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结论:修正液中含有的有机溶剂有微弱的毒性,但在正确的使用情况和常规接触的剂量下并没有那么可怕。儿童的耐受能力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接触。(陈岑 徐千惠

2014-03-18 01:32:09浏览11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