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理性并严肃看待婴儿注射疫苗后死亡

  婴儿死于“偶合症”之说的确可能成立

  因注射乙肝疫苗死亡非常罕见,起初被归咎于疫苗的,基本都是“偶合死亡”

  12月13日,常德医护人员为出现不良反应的男婴进行诊断乙肝疫苗,尤其是目前普遍应用、利用基因工程研制的重组乙肝疫苗(即康泰制药生产的这种),被公认为是安全的疫苗。据全国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2005~2009 年全国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共有2836例,发生率仅为16.17/100 万,可以说相当低。这2836例中,74.26%是不需要临床治疗的一般反应,17.88%是需要临床治疗的异常反应,然后除去极少的心因性反应、接种事故、不明原因的外,有185例,即4.76%属于“偶合症”。

  所谓“偶合症”,是指接种疫苗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爆发出来,但实际上却与注射疫苗完全无关的病症。这些病例由于在起初找不到原因,因此被AEFI监测系统所报告,但其后证明这些症状与疫苗没有关系。

  然而,在AEFI报告的注射乙肝疫苗后的死亡案例,却基本都是因“偶合症”死亡,国际国内都是如此。1991~1998 年美国疫苗异常反应报告系统有1771 例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新生儿 AEFI,其中 18例死亡,尸检结果分别为 12 例婴儿为猝死综合征,3例为支气管肺炎,颅内出血、突发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各 1 例,均与接种乙肝疫苗无关。2006年1月~2007年3月中国疾控系统报告了10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AEFI病例,结果显示2例可能为接种乙肝疫苗所致的急性过敏性休克(死因无法确定),其余8例为其他疾病所致。2009~2011年广东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病例有9起,死因全为偶合反应,与接种疫苗无关。

  因此,深圳康泰认为婴儿死因是“偶合症”,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有相当的可能性。

  从疫苗属于不同批次来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深圳康泰公司在16日称,已经自查相关批次,疫苗生产、储存、运输环节均符合国家要求。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曾通报称,尚未发现相关批次产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这种自查和监管自然难以让人取信。不过,需要指出的事实是,药监局13日要求暂停使用康泰疫苗的通知中,提到的是两个不相连的批次,而且当时针对的也只是两起死亡病例——这说明当时一个批次只对应一个死亡病例。17日深圳新增死亡病例,又是一个新的不相连批次。而昨日广东新披露的其他3起病例,也并未提到与之前的批次相同。这说明,疫苗即使有问题,也基本与批次没有关系。在现代制药业的批次管理体系下,如果是疫苗质量问题,一般表现为同一批号、多起,或者批次相连。对于深圳康泰这种大型疫苗制造企业来说,这种涉事疫苗批次各不相同的情况,是疫苗质量安全出问题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

  深圳新生儿接种疫苗后立即死亡,不能说明问题在疫苗,类似情形早已有之。

  深圳男婴打完疫苗后没多久即离世昨日关于疫苗事件的报道中,“深圳新生男婴接种疫苗后死亡,仅活74分钟”这则特稿最为牵动人心。其中,“10时33分注射乙肝疫苗、10时39分男婴突发症状、11时45分离世”的记述,让网友们迅速将注射疫苗与男婴死亡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因果关系。

  对此,康泰拿出了国家疾控中心的宣传资料,试图说明这仍然可能是“偶合现象”——“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千分之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有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这个数字同样无法让网友买账,有人认为,如果真是这么一个夸张的数字,那么这些“偶合死亡”婴儿的家长早就闹翻天了,而不会现在才引发关注。

  实际上,网友对疾控中心的这份资料说明还是有些误解。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出现偶合死亡350起,这里说的新生儿是包括出生0-28天的,在出生当天死亡的大概只有1/3即100多起,而且这里面还有许多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前就已经死亡的,即便在注射疫苗后死亡,有些也能被明显归于其他原因——像深圳这起原本看起来十分健康的男婴在注射乙肝疫苗后6分钟即突发症状的,还是比较罕见的。

  更重要的是,把“偶合死亡”归咎到疫苗问题,因而“闹事”的家长其实早就有。今年8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就明确指出了一些新生婴儿在注射疫苗24小时内偶合死亡造成了家长强烈创伤,非把问题归咎到疫苗上。这样的家长数量整体上不多,2009年这样的例子广东有7起。

  因此,尽管深圳男婴的遭遇让人极为同情,但仍然无法排除“偶合死亡”的可能性。

2013-12-27 01:26:17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