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敏感多疑源于父性教育缺失

  近日,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持续热播,引发观众对父性教育的一系列思考。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朱锦烨表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父亲在家庭中承担了经济功能,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后来也出现了一个名词叫“隐性单亲”,“孩子因为敏感多疑,不善于人际交往而来到三院咨询治疗的,80%以上的都是因为父亲长期在外工作,疏于跟孩子沟通。"子不教,父之过",这个道理很早之前就开始强调了。”

  父性教育缺失致孩子不自信

  提起父性教育,朱锦烨表示,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重要。“医院来过一个男患者,15岁,刚上高一,家庭环境很不错,父亲长期做生意,很少顾及家里,母亲专职在家里照顾他,但是他学习成绩不太好,跟同学相处也不太好,辍学了。”

  “这跟他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陪伴有关,孩子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都是从家庭中习得,父性教育具有模范作用,男性勇敢、果断特质会给孩子树立自信的榜样,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朱锦烨说,甚至有些父亲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赚钱,母亲照顾孩子都照顾不好,当孩子出现问题后,把原因归结于母亲,这是错误的想法。

  父性教育塑造孩子性格形成

  父性教育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

  朱锦烨认为,首先体现在性格方面的影响。“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父亲的作用是很大的,孩子的性格从家庭习得,如果父亲缺席,只有母亲在场,孩子的性格就更趋向于女性,缺少了男性的豪放、果断、勇敢、富于冒险等特质,这一点对男孩子尤其重要。但对女孩子同样也有影响,女孩子从父亲身上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从父亲那里学习到勇于创造、勇敢、自信,以后步入社会,遇到男孩子就表现得落落大方,而不是看到男孩子就很羞怯,不好意思,很胆小。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自信的形成大部分来自父亲。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多数是女性,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其次是塑造性别角色认同感,“现在同性恋倾向越来越多,而且同性恋者的性格多趋向于女性,究其原因,因为在很多单亲或者是隐性单亲,父性教育的缺失导致自我性别认同感的缺失。”朱锦烨说。

  “还有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在这方面男性和女性是有区别的,男性显得更不拘小节,有男子汉气概,做事果断勇敢,而女性一般娇小,做事思前想后,容易犹豫不决,有父亲参与进去的家庭教育,孩子更容易接受男性特质影响,显得更大气,尤其是男孩子,有父亲的陪伴会更自信,这是第三方面。”

  最后,朱锦烨表示,父性教育还能影响孩子的体格发育,特别是男孩子,若是由母亲带领孩子去做运动,一般会选择运动量较低,自卫型的,但是父亲可能会带他去做一些运动量比较大,例如打篮球、踢足球等。

2013-12-02 02:02:53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