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都有音乐潜能

  接着让我感动屏息的,是弥漫整个教室的优美的音乐。我们惯常认为,儿童音乐应该非常简单,可是这里的乐曲和念谣却那么优美,那么多样,那么充满音乐性。
  课堂上几乎没有语言,大部分的时间,老师边用好听的声音唱歌,边带领着大家做各种游戏,让肢体流动,让纱巾飘舞,或滚球游戏,或围圈跳舞。有的时候,一个辅助的老师会敲一只小鼓。也有的时候,全场和老师一起唱出多声部的合唱。
  更奇妙的是,在老师的示意下,全场的成年人会心领神会地突然安静下来,而寂静中,总有几个宝宝会发出一些声音的或动作的回应。敏感的教师立刻根据孩子的回应继续教学,或带领大家模仿孩子的动作,或与孩子一对一地开始了音乐的“问答”。
  教室里的气氛和谐,充满了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
  把音乐放到身体里
  这个教程深深吸引了我,这一教法的创始人戈登教授提出了独特的音乐学习理论:音乐潜能是人人具有的,但九岁之前儿童的音乐环境的丰富与否和质量高低,决定了孩子一生中能否充分发挥他的音乐潜能。贫瘠和不恰当的音乐环境,往往是人们音乐能力的杀手,使得本可以享受多彩音乐世界的人们,对音乐望而生畏。而且婴幼儿的音乐活动,不应该起始于乐器学习或唱歌的训练,而应该开始于身体跟随音乐的活动。孩子要先学会把音乐放到身体里,然后才能放到乐器上。因此,在婴幼儿的音乐学习中,要有大量的伴音乐地肢体动作游戏。

  让我们观察孩子如何学会母语:孩子首先是浸淫在母语的环境中,接着,孩子开始和成年人交流,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小宝宝,也会用表情、笑声来吸引成年人和他做咿呀学语的游戏,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对语言进行“解码”,直到一年多以后,孩子才可以说出成年人可以辨识的句子。但是,在孩子学习音乐时,成年人却少有这样的耐心,没有给孩子长期提供音乐的环境。为了矫正这样不合理的状况,戈登教授指出,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在开展正式的音乐教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非正式学习阶段,儿童学会发展他们的听想能力,就是学会用音乐去思考。在这一阶段,孩子出现的不少现象,比如凝视发声源,下意识地摆动肢体,发出各种可能与刚听到的音乐有关或无关的声音,等等,都是孩子吸收环境中的音乐、发展听觉字汇的重要标志。训练有素的教师会捕捉这些线索,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与孩子进行音乐的应答,逐步帮助孩子发展出音乐的听想能力。

  在家中和宝宝做音乐游戏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4种让父母们在家中和宝宝做音乐游戏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宝宝发展音乐能力,让他更聪明。
  1. 给孩子唱歌:从孩子出生后不久,就给孩子哼唱你喜爱的各种歌曲,不要以为录音机里的歌星比你唱得好。对孩子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哼唱产生的现场示范作用超过任何歌唱家。如果你天性羞怯,可以避开他人,把自己想象成歌唱家,用能让孩子察觉的动作,深深地吸一口气,有表现力地给孩子演唱。因为儿童起始于模仿,如果光用语言来告诉孩子怎么唱歌、怎样随音乐动作......孩子是学不会的,必须要有大人在孩子周围做出唱歌、随音乐做动作等示范,只有让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学会。

  2. 和孩子玩声音应答游戏:如果孩子开始咿咿呀呀地好象对你唱歌,可以微笑地注视着孩子的眼睛,模仿孩子的歌唱,让孩子知道,她的歌声对你来说是多么美妙。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喜欢玩越唱越快、越唱越慢、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唱、对唱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明白,模仿是什么意思、应答是什么意思,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进步。

  3. 动作游戏: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玩“拉锯扯锯”等有节奏地晃动身体的传统游戏。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小手和着音乐跳舞。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是发展宝宝音乐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而传统游戏中的这些活动,用古老的方式使孩子从小浸渗在音乐与文化中,是人类千百年来自然而然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手段。

  4. 手指谣:和孩子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虫虫飞”,“大拇哥,二拇弟”等等。手是孩子地的第二个大脑,常见1、2岁的孩子在家里跑来跑去,但玩手指谣时却能安静地坐在妈妈身边。而且活动手指能在健脑强体的同时,有韵律的儿谣也将孩子带到有趣的音乐活动当中。

(实习编辑:刘洋)

宝宝都有音乐潜能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

2008-05-14 20:38:00浏览1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