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手爸妈警惕“养育焦虑”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体质与行为研究中心 杨文翰博士后

  我该给孩子多少爱才合适呢?少了,孩子会否变得孤僻、怯懦?多了,孩子会否变得任性、自私?我该让孩子读些什么书,《三字经》、《弟子规》?孩子读了会否将它内化成自己的精神气质,将来一进社会就被人击倒……时下不少家长经常就在类似这些问题上纠结,以致吃不好,睡不稳,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体质与行为研究中心的杨文翰博士后说,这是新手父母非常常见的“养育焦虑症”。而这种症状,只存在于新手父母身上,焦虑的源头在于初为父母的无知。

  养育焦虑表现

  1.婴儿哭闹,我该抱还是不该抱?抱了,会否形成条件反射,婴儿会以哭闹来赢得父母的关注?不抱,婴儿会否变得没有安全感,日后缺乏自信心?有的书上说第一次抱,哭一分钟后抱,第二次抱,哭五分钟后再抱,以此递减,慢慢让婴儿脱离父母的怀抱。有的书上说,婴儿一哭就应该抱,因为这说明了婴儿有需求,婴儿此时的需求都是基本的生理需求,理应得到满足。哪本书上说的才是对的?

  2.我该给宝宝选择哪个牌子的奶粉?国产系?日韩系?欧美系?哪种适合宝宝肠胃?哪种营养更均衡?一天该吃多少顿合适?

  3.我该不该给孩子上兴趣班?不上吧,周围的娃娃都去上,会否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吧,会否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上的话,该让孩子上什么兴趣班合适?

  4.我的养育方式究竟正不正确?我想做到最好,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现在做的好不好。

  专家分析:杨文翰博士后说,受教育程度越是高的父母,子女数量越是少的家庭,焦虑程度越高。因为父母越容易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因为养育经验不足而缺乏自信。他们唯恐孩子得不到最好的教育,把全部精力都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样做其实不能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却容易让养育焦虑绑架孩子。

  给家长的建议

  杨文翰博士后说,新手家长有养育焦虑是正常的,只是表现轻重而已。怎样评估家长的焦虑水平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呢?主要是看家长的焦虑是否影响到了亲子关系,影响到与孩子的沟通。

  不同阶段孩子的家长应对养育焦虑,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养好孩子,也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给孩子犯错误的空间,而不要过早地给孩子指导。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正常引导的话,成长过程都不会出现大问题。帮助孩子体验到成长的成就感时,家长也可以帮助自己减轻养育焦虑。千万不能将孩子与别的孩子比,如“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这样的话给孩子压力的同时,也给自己压力。

  ●襁褓阶段:这时的父母面临最多的是喂养方式的问题,如奶粉选择哪个好,我做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怎么办?

  支招:家长要对自己有信心。消除焦虑的做法很多,家长可以先提前了解孩子下一年龄段的特征和发育指标,如一岁时了解两岁的,学习稍微超前点的知识,以便让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有心理准备。其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与比自己孩子年龄大的孩子父母交流,向他们学习较好的经验。祖辈方面的经验也可以作为参考,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要先向祖父母传递一个理念:我想自己去探索一个做父母的经验,毕竟我只能做这一次父母;以免祖父母对养育孩子干涉太多,要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儿童保健专家、儿童养育专家也是新手父母可以求助的对象,家长应该经常与这些教育者保持互动,以获取更科学更先进更有针对性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教育效能。如每个月儿保或打疫苗时,咨询医生相关的养育意见。最好避免求助于市面上一些盈利性的早教机构,因为他们的知识并不系统,常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幼儿园阶段:最常见的养育焦虑是,是否要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了不当和反常行为怎么办。

  支招:和幼儿园的老师多交流,也要坚持自己的育儿原则。别人怎么说不用管,要确定此时你做的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至于这时的孩子,是否参加兴趣班,问题不大。因为兴趣班的技能孩子将来再学也完全能够跟上,孩子很快就能达到与那些早早参加兴趣班的孩子同样的水平。

  ●小学阶段:家长容易碰到的焦虑是孩子偏科了,孩子学习跟不上。

  支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存在差异。例如数学能力,有的孩子幼儿园大班就懂十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则要到一年级甚至二年级才能理解。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笨,因为每个孩子发展的阶梯都不同,当他的大脑发育到为逻辑思维做好准备的时候,他自然会懂得,家长不用担心。家长此时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行为能力,陪着孩子一起面对困难,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也给自己成长的时间。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将来的发展看成一回事。性格、意志和品质才能决定孩子将来走多远。

  ●青春期阶段:家长最担心的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

  支招:家长要了解孩子心理与行为出现变化的原因。不要对孩子过多的干预,更不能一定要孩子按照你的想法行事。否则孩子会压抑自己的个性,将来出现情绪问题的机会会比别的孩子更多、更严重。文/林梢

2013-11-22 01:56:49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