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在微博中表示,海外婴幼儿食品、营养品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宝宝的身体状况。例如日本奶粉中含碘量低,不适合中国婴儿食用。日本的婴儿配方奶粉含碘量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日本国民吃海产品、海盐多,不怎么缺碘。但对于中国内陆地区和缺碘地区就不合适,除了碘外,日本的配方奶粉里锌含量也低,因为日本人吃海产品吃得多,而海洋里的贝壳类食物含锌较高,所以奶粉里的锌含量就低。因此,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严格审批进口的“海外代购”标签,在某些方面也意味着“不合格”。
盲目代购婴幼儿营养产品风险高
风险一:国情有区别,营养产品有差异
目前,很多妈妈都会选择网淘欧洲代购的婴幼儿奶粉。而欧洲奶粉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微量元素的含量达不到我国的标准,其中钙、铁、锌尤为突出。因为欧洲人饮食结构和中国人不一样,居民整体体内钙、铁、锌等营养素储备相对多,且欧洲母亲通过膳食摄取的钙、铁、锌相对充足,能够通过母乳传递给孩子,因此在微量元素的添加上要求不高。而我国规定,每100克奶粉中应含锌2.5—7.0毫克,含钙300—600毫克,含铁大于等于6毫克,欧洲奶粉是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的。对此,专家建议:代购海外产品时应注意其中含有的营养素不符合本国标准,而影响孩子发育。
风险二:火眼金睛识假货
有报道称,2010年某网站上的日本名牌婴儿奶粉总销量,竟然超过了日本该品牌奶粉的年产量。有消费者认为,在购买时代购方都展示了购物小票,产品应该是真。但是,很多买家并未收到小票原件,这就存在一张小票重复使用甚至代购方自买收银机打印小票的可能;另外,香港、日本等地超市和药妆店一般都对顾客单次购买量有限制,那代购者们好几千罐的月销量又是如何进货的呢?
风险三:质量问题无法获得保护
代购海外原装进口的营养产品,除了可能存在营养含量不适合中国孩子和假货的问题外,更大的隐患在于无法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卫生质量和安全性无从保证。如果遇到原产国召回、爆出食品安全事件时,妈妈们也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妈妈们是否选择代购的方式购买孩子的营养产品,还得综合自己的情况考虑。如果没有亲朋好友在海外的优越条件,还是不要盲目跟风,更不可迷信代购产品。与其采用代购购买“底细不详”的产品,还不如选择本土市场的一线大牌产品,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更有保障。
为宝宝选营养品应尽量“本土化”
除了奶粉、辅食外,专家建议,宝宝的营养补充剂更应“本土化”。例如,近一段时间有部分欧美国家的婴幼儿营养品在当地宣传,宝宝常规补充的营养元素只有维生素D,维生素A是无需每日补充的,很多母亲听闻此信息后,就理所当然的嫁接到自家宝宝身上,进而只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而妈妈们在寻找了国内市场之后,发现单纯的维生素D补剂寥寥无几,从而选择海外代购一些产品来给宝宝服用,殊不知此举对宝宝的健康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欧美的孩子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并不能说明中国的孩子也不需要。如何给我们的孩子选择营养补充剂,还是应多听听专业医生的意见。
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发起的《中国六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整体0-6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不容乐观, 维生素A缺乏率为11.7%,亚临床缺乏率为39.2%,合计超过半数存在维生素摄入不足的情况。同时,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的维生素A缺乏率为33.4%,亚临床缺乏率为45.70%。” 这说明,在我国,有将近80%的宝宝存在体内维生素A含量低下的问题,因此,对于尚在哺乳期和辅食摄入量较少的宝宝来说,维生素A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也正是为何中国市场中,大部分营养元素的补充剂都是同时含有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
当然,即便是同时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补剂,其中的讲究也非常多。首先,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婴幼儿时期营养推荐量,以及《药典》标准,维生素A及维生素D两种成分按照3:1的比例配制更为科学,因此在选购维生素AD制剂时需要注意两种营养元素的配比;其次,由于维生素A与维生素D化学特性不稳定,也决定了产品包装有必要采取了遮光设计;再次,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尽量不要选择写着“深海”“纯天然”的鱼肝油,而应该从人工合成型补剂中着眼挑选。
当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产品的安全问题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相对于食品或保健品来说,OTC(非处方药)的生产标准及审批、检验流程都要严格的多,各方面执行标准也都是根据《中国药典》来生产执行的,在安全性上可以说达到了国内的最高标准。同时,销量的保障也是十分必须的,应尽量选择畅销市场或医生推荐的大品牌。
最后,专家强调,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圆,尤其是在给宝宝选择营养补剂方面,一定要注意中国宝宝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给宝宝一个健康体魄。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医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儿科
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