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当心智能手机成为孩子的“电子鸦片”

 受访专家:王国平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外国语小学、双语幼儿园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长

  1

  玩游戏,孩子注意力

  不能集中

  

  乔布斯是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在科技进步中做出卓越贡献。虽然他走了,但他留下的苹果系列产品却风靡全球。特别是对现今的青少年,只要有条件,人人都想要个iPhone。 

  iPhone以及其他智能手机的功能很多,包括电邮、移动通话、短信、上网和游戏等,但最能吸引孩子的还是游戏。在电子游戏面前,连很多成年人都缺乏自控能力,年幼的孩子又如何抗拒得了它呢?

  我们常看到如下的场景:旅游中孩子们手持大屏幕智能机,忘记了欣赏路上的美景;随父母与亲友聚会,低头玩着iPhone或ipad,无视他人和餐桌上的美食。在家中更是如此,这让父母非常无奈。好在学校还有纪律约束,不能把这个物件带到课堂中。可据学校老师说,不少学生沉迷于玩智能手机的游戏后,上课精神头不够、注意力不集中。

  2

  沉于网络,孩子的

  人文素养会缺失

  

  华东师大陆有铨教授曾说过这样一个观点:科技和人文本质上是一对矛盾,科技发达的同时,人文却在流失。智能手机的出现便是如此,孩子们无法抵御高科技游戏的诱惑,沉溺其中,变得不关注其他、不爱读书、不爱与人交往,最终可能患上“心理孤独症”。

  也有人说,电子游戏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固然,一些游戏有锻炼和开发智商的作用,但是弊大于利,由此导致的儿童不能自控的情商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电子游戏玩久了,无法自拔之后,儿童对现实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人文的东西缺失得越来越多,是儿童成长的不利因素。

  3

    学习要以书本为主、

  以网络为辅

  

  有家长说,用智能手机可以让孩子上网获取知识。果真如此吗?请看一个中学生的来信:我是一个求知欲非常强烈的人,现在我发现,网络占据我的时间越来越多,而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网上信息量大,但是那些信息是零散的,书籍的逻辑性、整体性、框架性思考在网络上却无法得到。我每天都上网,海量的信息让我欲罢不能,我现在十分苦恼。请问,我如何在网络与书籍之间保持平衡?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就阅读能力来说,我个人对网上的碎片化知识持否定的态度。每天花10个小时刷微博,一个月下来会发现你的收获基本为零,因为这种阅读形不成网络的知识,那些信息就像握在手中的流沙,必然漏掉。

  可取的办法就是确认自己的兴趣点,或者确认自己的志向,从兴趣或志向出发,围绕一个中心,学习相应的知识。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一门知识最快的方法是扎扎实实读相应的专业书籍,从头看到尾,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上网查询。当你对一门学问入门之后,你就可以围绕着这门学问,继续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发展。

  许多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当一门知识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试着自我总结自我叙述,看看能否用自己的逻辑、自己的语言叙述一遍所学的知识,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如果一门知识可以熟练运用时,可以以此在网络上与人交流、沟通,这即是再创造的过程,学生能获得满足感。

  所以,无论为了提升自我还是满足自我,学习都要以书本为主、以网络为辅。


2013-06-24 03:29:59浏览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