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广州:儿童未满10岁不得独处!

  近日,广东人大常委会审议《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规定:市、区、县各级政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同时,明确了一系列未成年人的权利与义务。保护和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与成长,不再是社会道德规范,而是明确的法律条文。

  1.设立固定平台

  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平台

  《草案》规定:市、区、县各级政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向社会公开统一的专用电话和网址,通过电话、网络等,受理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受理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履行保护未成年人职责的投诉、举报。

  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向保护委员会进行相关咨询、寻求有效帮助等。

  小编点评:期待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尽快建立,公布统一电话与网站,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孩子更安全。

  2.确保人身安全

  未满10周岁儿童不得独处

  本次《草案》明确了家长的监管责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除一般责任外,还有救治、报告责任,看护责任,减轻课业负担责任,阅读视听指导责任,以及上网管教责任。

  为确保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家长不得让未满10周岁儿童不得独处;不得将儿童交由未满16周岁者照看;不得让未满16周岁者独处于容易触电、溺水、高空坠落等场所。

  此规一出,“哥哥照看弟弟”这种做法将违法!

  小编点评:婴儿随车被盗惨死的悲剧不再重演。

  3.减轻课业负担

  学校不得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文艺课

  “减负”喊了很多年,但中小学生面临升学、择校的现状,课业压力相当大。为了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规明确: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文艺课。未成年人需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来放松身心。

  此外,学校不得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班;家庭作业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布置量。

  教育部门将建立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定期对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及时责令学校改正。让孩子们拥有充足的时间游戏玩耍和放松,让其找回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小编点评:为了升学率,80后已经牺牲了很多,望我们的下一代可以少受其苦。

  4.禁止以学生牟利

  学校及教师不得强迫学生捐款送礼

  针对某些学校收费不规范,或出现个别教师索要礼品的现象。《草案》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的措施。新规明确:学校不得强迫学生捐款捐物,教师不得向学生索要礼品财物,不得以罚款惩罚学生。

  针对学校附近设立停车位而引发的安全隐患,《草案》明确规定: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管理,各学校、幼儿园门前道路两侧禁止设立停车位,已经设立的,应立即取消。

  小编点评:一到捐款时,各班级都争相比拼,有的小朋友迫于压力(老师要求捐多少,别人都捐了那么多,我们班捐款要争第一……),回家找父母要钱捐款,一件献爱心的好事被扭曲,希望这样的中国式捐款不再发生。

  5.允许学生留校

  7点到18点允许学生留校

  鉴于很多家长忙于上班,法按时接送孩子,本次《草案》吸纳了2012年广州市政府制定的《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中的这一制度。学校应当允许本校学生留校或入校。这一人性化的规定,解决了很多家长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问题,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学生的人身安全。

  对于不少家长在非教学时段将子女交校外学生托管服务机构托管的做法。《草案》提出,应加强对学生托管服务机构的监管,对无证经营的学生托管服务机构,依法予以取缔。

  小编点评: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6.卫星定位校车

  校车须安装卫星定位及视频监控的行驶记录仪

  校车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们最关心最担忧的问题。《草案》提出,各所学校幼儿园校车必须安装使用带有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的行驶记录仪,并接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控平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校车的日常监管,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处理,保障校车安全运行。

  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发现校车超载、驾驶员饮酒等违法情形时,有权拒绝乘坐,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举报。相关部门将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小编点评:校车是家长的“心头刺”,让孩子坐校车固然能节省自己的时间,但校车的安全问题一直令人担忧,有了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作为家长,心里也许能稍稍舒一口气了。

  此次审议的《草案》使出各种“硬招”,招招有效,开放和谐的广州给未成年人筑起了一道安全防护墙。这道墙便是《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草案)》,这需要广大家长乃至每个社会人认真去执行和落实,比如,看到流浪儿主动拨打电话给广州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发现学校门口停车主动找学校保安举报……每个人献出一份力量,为广州市未成年儿童筑起一个温暖的社会大家庭!

2013-04-30 00:46:47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