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流感季来袭!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流感来袭!保护孩子

    流感很容易随着空气中飞沫的传播而传播,所以孩子极可能染上流感。跟大多数传染性疾病一样,流感也是因肺部疾病而起。患了流感之后,病情会迅速恶化,产生以下症状: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疼痛,体温持续升高,全身乏力等。随后,开始干咳,打喷嚏,流鼻涕,胸部闷痛。几天后,这些临床表现会逐渐减少,但症状要在7—10天后才会完全消失。不过,这并不代表身体痊愈——因流感变虚弱的身体至少需要一个月的调养。

    流感比它表面上更危险,所以多数人常常低估流感的危险。然而,流感并不总是像上面说的那样规规矩矩产生发展。大脑和内脏器官可能会因为严重的流感而受损,甚至造成几天内死亡。这种流感以其高病毒性著称。另外,它的并发症同样危险:肺炎。这种病毒对孩子尤其危险。孩子的免疫能力很弱,也许无法抵抗它的入侵。所以,孩子感染这种流感的风险比成年人要大得多。研究表明,多达百分之七十的孩子的健康问题与流感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有关。

  高风险人群——孩子

  大城市的孩子们属于感染流感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孩子们每天出入幼儿园和学校。因为流感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聊天时),所以它在这些场所传播的速度惊人。只要有一个患流感的孩子在学校咳嗽,几天后就会有一大片孩子发烧。

  二、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可能是流感产生的因素,尤其是不健康食品。孩子们的免疫系统经常因为父母在未经医生推荐下,给他们服用不恰当的具有生物活性作用的添加剂、抗生素、调理品和药物而受到破坏。

  当然,预防接种能够预防流感,而且还非常有效,但也并非百发百中。这是因为病毒有极强的可变性—它的抗原一直处于变化当中。而疫苗只包含了有限的一套抗原,它只对包含有相同抗原的病毒有效。另外,接种只有预防作用,如果已经感染了病毒,就应该接受治疗。

  我们还应该记住,流感是病毒,不是细菌,也就是说抗生素不能有效消除病毒。【1】

  6个月内婴儿易患流感且病死率高

  0-6个月的小婴儿易受流感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身免疫力弱,易得流感而且病死率高。美国的流感数据显示:6个月内婴儿因感染流感病毒而住院的比例和因流感而死亡的比例在儿童各年龄段都是最高的;

  第二,小婴儿得了流感“无药可治”。所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适用人群都规定在1岁以上,小婴儿得了流感处于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

  第三,6个月内婴儿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惟一有效预防流感的方法,但目前尚无应用于0-6个月小婴儿的流感疫苗获批,因此宝宝处于流感防控空窗,预防流感保护圈在6个月内小婴儿这里出现缺口,流感病毒借机乘虚而入危害宝宝健康。

  家人接种、幼儿受益,构筑流感保护圈

  专家指出,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家人感染了流感,会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把病毒释放到空气中,宝宝吸入含有病毒的细小飞沫,就可能被感染。另外,接触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比如家人摸摸鼻子再去摸玩具,宝宝接触到这些东西,又摸自己的鼻子、眼睛,也有被感染的可能。

  有些妈妈认为自己还在休产假,不经常出门,没必要接种流感疫苗。虽然妈妈是宝宝接触最密切的人,但不要忽视了正在上班的爸爸,经常去买菜的保姆,还有家中的老年人,他们活动范围较大,感染流感的机会也比较多。特别是家中的老人,他们的抵抗力较弱,得了流感后临床症状多而重、病程长。

    预防流感N对策:

  1~3岁(婴幼儿期),这个年龄的孩子身上的抗体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对外界抵抗能力非常弱。此时家长应多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和饮食。

  1、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干燥的空气对孩子的呼吸道有很大影响,会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凝固,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炎症发生。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2、关注宝宝的饮食。尽量避免孩子食用过凉、过油、过甜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孩子胃肠负担,降低孩子自己抵抗力。从中医角度说会引起孩子“食火”,容易外感风寒。

  3、尽量给孩子母乳喂养。研究显示,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孩子,患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比没有母乳喂养的孩子小。而且如果你以前感染过流感病毒,那么通过母乳喂养你的孩子也会享受你对此病毒的免疫力。

  4、公共场所给孩子带上口罩。冬天紫外线的穿透能力要比夏天弱,细菌很容易在人的身体内繁殖,所以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要让孩子和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5、每天洗澡很必要。洗澡的过程既能清洁宝宝皮肤上的细菌,又可以刺激皮肤收缩,伸张,增强对外抵抗能力。除此之外,孩子的手应该时刻保持清洁。

    【1】http://www.babycaredaily.com/

2013-04-09 03:54:46浏览10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