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美国首次“功能性治愈”艾滋女婴

  美国专家3日宣布,一名出生时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两岁女童已基本痊愈,停药近一年未见感染,生活正常。这项进展有助治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儿,被媒体称为医学史上一个新篇章,将为艾滋病治疗“打开多扇门”。

  女童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密西西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3日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0届逆转录病毒与伺机性感染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在两年前选取一名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女婴为治疗对象。在该婴儿出生30小时后,对其进行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目前,这名女童属于“功能性治愈”,而非完全根治,因为高灵敏测试结果显示,她体内仍残留着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过量极少,需药物治疗。

  “功能性治愈”是指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患儿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熟悉这一病例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安东尼·福奇告诉美联社记者:“如果不算治愈,可以称之为接近治愈。这是我们看到的结果。”专家称,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俗称“鸡尾酒疗法”。这种传统疗法并不新鲜,这名女童能治愈关键是治疗时机。

  全球唯一一个获得完全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美国人蒂莫西·布朗。2007年,他因治疗白血病而接受骨髓移植,骨髓捐赠者天生携带抗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基因。术后5年来,布朗无需摄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与布朗相比,这一新病例对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更具意义。她的特殊之处在于,出生30小时内接受大剂量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根本性治愈”艾滋病当前仍难以实现

  女童的母亲从未接受围产保健,因早产进入一家乡村医院。快速检测结果显示,她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通常情况下,医生应该给新生儿注射低剂量药物,以防艾滋病病毒在新生儿体内扎根。但这家医院并没有这类药物,于是把婴儿送往密西西比大学医疗中心。

  医疗中心的汉娜·盖伊发现,新生儿的情况比较危险,于是给她注射了高于治疗水平的剂量。盖伊说:“我感觉孩子的情况比较危险,决定尽力挽救。”结果,这种尝试成功地击倒新生儿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令病毒无法“生根发芽”。

  女童持续接受治疗18个月,反应良好,随后停止治疗。数月后返回医院复查,盖伊的标准测试未检测到艾滋病病毒。停止治疗10个月后,6家实验室的一系列高灵敏测试显示,女童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并未回归,只残留着一些看来无法复制的遗传物质。

  盖伊每隔数月对女童进行复查。她说:“我检测病毒,祈祷它一去不复返。”

  研究人员表示,根除艾滋病病毒,即“根本性治愈”艾滋病当前难以实现。现在针对艾滋病病毒婴儿感染者的药物治疗,一般开始于其出生后3到4个月之间,因此尽早、准确进行抗逆转录治疗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意义重大。

  给感染艾滋病病毒儿童带来希望

  专家们认为,密西西比新病例将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带来希望。据报道,全世界目前约有250万婴儿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染每天新增约1700例。

  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的德博拉·佩尔绍德负责调查这一获得“功能性治愈”的病例。

  佩尔绍德带领的研究小组计划验证盖伊的疗法,对其他高危新生儿实施积极治疗。佩尔绍德说:“也许我们能够阻断这种病毒的种子。”

  福奇说,如果这种疗法对其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儿也有效,将为艾滋病治疗“打开多扇门”。

  不过,盖伊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我们不能承诺治愈受感染的新生儿,但我们能承诺,如果母亲怀孕期间接受治疗,能够预防大多数新生儿感染”。

2013-03-07 09:42:59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