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国式接送”阻碍孩子成长

  元宵节过后,孩子们陆续开学了,校门口又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

  老李是个开明的父亲,与儿子关系平等,可这几天却在亲子关系上出了问题。“年前雾霾严重,我生怕儿子路上不安全,想接送他上下学,可儿子坚决不同意,反应很强烈,让我不知所措。”老李的儿子小洋也一肚子委屈:“我一直跟几个同学骑自行车上下学,路上说说笑笑,挺开心的,可老爸非要接送我,让我跟哥们都疏远了,还老被嘲笑是‘奶娃子’,真丢脸。”

  据新浪网一项调查显示,85%的家长会亲自或找人代为接送孩子,因接送影响工作的家长达83%。可见,接送孩子其实是许多家长的负担。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几所学校门前随机采访后发现,大多数人接送孩子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有人担心给孩子太多自由时间,会滋生他们早恋、去网吧等不良行为;还有人平时没时间陪孩子,心怀亏欠感,所以把接送作为尽责任、弥补愧疚感的补偿行为。对此,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认为,在这些原因背后,其实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独立能力的不信任,担心他们处理不好上下学路上的状况,这种心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容易阻碍他们的社交能力。

  青春期时,孩子会下意识地追寻独立的内心诉求,这一诉求最早表现为独自上下学,家长没有节制的接送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需要建立更多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与同学结伴而行有助于孩子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使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不会孤单。上下学是孩子接触社会、学习和实践道德准则的过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比如,骑自行车时,孩子能学到礼让三先等美德;乘地铁或公交时,他们能自觉让座,学会在拥挤中保持微笑。此外,对于中学生来说,同龄人的影响力逐渐超过家长。在他们的圈子里,任何形式的依赖父母或关怀过度都会被耻笑。

  孩子总要成长,家长不可能呵护他们一生,因此,马健文呼吁家长要敢于“放手”,这既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也给了他们成长的机会,有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当然,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处理与克服可能遇到的危险与困难的方法。如果实在不放心,家长不妨帮孩子在小区里找到同路人,让几个孩子结伴同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连日雨雪、雾霾天等,可以与其他家长商量,轮流接送,既节省了时间和资源,又保证了孩子的交流。

63
2013-03-04 01:37:23浏览11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