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节日热闹防范儿童意外伤害

  据某医院近几年春节门诊意外伤害数据统计,90%左右的儿童意外伤害是由家长安全意识缺乏、急救处理不当所致。那么,节假日孩子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伤害?该怎样防范?又应如何正确实施救助呢?

  外  出

  1、自驾游  “女童开门坠车 父亲跳车救娃”,这是去年5月发生在温州市的惊险一幕。新闻中的女童坐在汽车副驾驶位上,爸爸一时没留心,孩子贪玩打开车门掉了下去,引得父亲弃车救女。

  【提醒】 驾车外出探亲、旅游的人很多,开车时,孩子最好由大人看守,并为其配一个单独的儿童安全座椅。不要让其坐副驾驶位,原因之一是发生意外时,紧急刹车弹出的安全气囊冲击力极大,会造成头部严重损伤,二是安全带是专为成人设计的,孩子好动,容易造成安全带滑落、掐脖,威胁生命。同时,督促孩子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以免错车时酿成悲剧。

  居  家

  1、烧烫伤  据某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数据显示,最近一年来,该院收治的六七百名严重烫伤的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伤后用冷水冲淋,因此伤好得特别快,第三天就出了院。

  【提醒】春节,家里往往人多事杂,开水、热汤、玩火等均可能造成孩子烧烫伤。家长一定要将家中的热水瓶、热茶杯放到离小孩较远的地方,也不要从孩子身后上菜。小面积、轻度烫伤,可用自来冷水冲5-10分钟进行观察,如果局部稍微红肿或起单个水泡,可在家处理;如果大面积烫伤,则用干净湿毛巾包裹伤口并尽快送医,注意不要在上面涂抹任何治疗烧烫伤药品。

  2、动物咬伤  过年了,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到乡下走亲戚。去年,10岁的阿泰回乡下时,一不留意,就被村里的大黄狗盯上了。在春节,孩子被宠物抓伤、咬伤的现象时有发生。

  【提醒】有小孩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一旦小孩受到宠物伤害,要及时处理伤口,可用肥皂水反复冲洗,用酒精、络合碘消毒,一般情况下,伤口最好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伤口较大较深、出血不止,应立即到医院处理。不论是抓伤还是咬伤,都建议到医院尽早注射狂犬疫苗。

  2、游戏  大年初三,某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外伤患儿,患儿轩轩和妈妈一同到公园玩耍,荡秋千正高兴时,妈妈到一旁接了个电话,话没讲完,只听“哎哟”一声,轩轩重重摔倒在地,左额部肿起一个大包,最后还住院观察了两天。

  【提醒】 家长应帮孩子把握好户外活动的度,确保孩子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活动。当出现摔伤时,不要急于搬动孩子,先仔细检查受伤部位和伤情:如果孩子昏迷呕吐,则表明可能颅内受伤;伤在腰背部,则要测试双下肢灵活度,判断腰椎有问题;伤在四肢,应看受伤肢体是否变形、轻移动是否疼痛加剧,如有上述表现就可能存在骨折。依据摔伤程度,搬运方法也有区别:如有呕吐,应将孩子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如腰椎受伤,最好用硬木板搬运孩子;如四肢骨折,搬动前就要想办法固定受伤肢体,并及时送医。

  危险行为

  1、玩鞭炮  前几天,武汉某小区,几个小朋友正在燃放鞭炮取乐,突然“嘭”的一声巨响,鞭炮落入了一个下水道,井盖随即被爆炸气浪掀起,将8岁男孩程某掀翻到数米外,右手被炸伤,头部严重受伤。

  【提醒】不要购买非法销售的、没有安全保障的烟花爆竹。玩鞭炮常见的受伤部位是手和眼,眼睛受伤后,大人、小孩都喜欢用手去揉搓,这是非常危险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如出血、有明显伤口,应局部压迫止血,用干净的纱块、毛巾压在受伤处,防止大量出血;如伤及眼睛,可用自来水清洗,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检查。

  2、新型玩具  6岁的乐乐是出了名的“捣蛋鬼”,几天前跟小伙伴一起玩“狙击”游戏,在一顿“扫射”下,同伴的塑料枪子弹不慎射中了乐乐的左眼,造成了眼球当场出血。每到春节前后,医院都要收治不少“玩”出眼伤的小患者。

  【提醒】乐乐的伤属角膜水肿,在眼伤中还算较轻的,一般会导致视力短暂下降,通过积极治疗尚可恢复。而高仿枪等新型玩具的冲击力可令视网膜脱落、眼球破裂,这样的伤害是终身的。另外,除了这些有明显危险的玩具外,有些小玩具也同样不容忽视,如红外线激光笔,如果长时间对着眼球照射,将伤及眼睛的黄斑部,造成视力严重下降;医用注射器若被孩子把玩,针管一旦戳入眼球,将可能造成化脓性眼内炎,导致失明。

  3、吞食异物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一出惨剧:一名3岁女童被一粒小小的松子卡住气管,不幸身亡。

  【提醒】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或者逗他哭或笑,以免倒吸食物;不要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花生、瓜子、蚕豆、松子等坚果类食物,不要给孩子玩弄纽扣、钱币、玻璃球、橡胶嘴等较小的玩具。出现异物卡喉时,如果未进入咽腔,家长可拍打小孩背部,鼓励小孩用力咳嗽,尽量让异物咳出;如果异物看不到、取不出,应“争分夺秒”地到医院进行处理,不要利用大口吞饭团、吃馒头、喝食醋、手抠等方式咽下或催吐,这些错误的方法只会让异物越陷越深,导致窒息。

2013-02-14 01:06:10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