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胆小怎么办?

  胆小有理,害怕

  宝宝长到6个月左右,开始会感到害怕。在此之前,宝宝只是通过单纯生理性的满足,如进食、睡眠、排泄等来感受世界。从6个月起,他将体验到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感觉——恐惧

  有研究表明,这时,宝宝开始发展出记忆储存能力,因此能够区分亲人和陌生人、熟悉环境和陌生环境,并对后者产生恐惧心理。此外,对于曾经伤害到他的事物,比如某一次出门散步时突然冲到他面前狂吠的狗,也能够记得住了,当相似的场景出现时,可能只是看到一条别的、离得远远的狗,也会感到害怕。出现这种现象,爸爸妈妈不仅不应该担忧:“我家宝宝胆子怎么这么小?”反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正说明宝宝的感知能力和识记能力在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正常过程。

  事实上,研究发现,在正常宝宝中,2岁以下的幼儿,9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2-4岁的宝宝,40%至少有一种害怕;而4-10岁的宝宝,43%有七种以上的害怕。由此可见,胆小害怕在宝宝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情绪体验。再从人类本能角度来看,恐惧感更是具有积极意义:它令身体瞬间处于紧张状态,反应和行动都变得敏捷起来,以便躲过可能袭来的伤害。可以说,凡是会自我保护的宝宝,都会有胆小的表现。

  “胆小鬼”进阶

  心理学家认为,小宝宝生来惧怕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不过这还不是真正的恐惧心理,只是会引起痛苦的感觉,更像一种生理反应。作为一种心理反应的恐惧感,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发展而产生和变化的。

  一般说来,小宝宝在环境突然改变的情况下最容易感到害怕,比如突然传来巨响、天黑了、或者被强光照射,等等。随着环境变化程度的加剧,宝宝的恐惧感也会随之增强。很多宝宝在半岁以后开始“认生”,在面对陌生人、陌生事物或陌生环境时,会感到恐惧。此外,还有一些大多数同龄宝宝共同的恐惧,如害怕小动物、怕雷电、怕黑暗、怕去医院,等等。到了2岁以后,随着想象力的发展,还会被自己想象中的东西,如鬼怪恶魔等吓到。

  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害怕不同的东西,其中很多对象是共同的:

  0-6个月:害怕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12个月:害怕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害怕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害怕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害怕受伤,害怕排便;

  2-5岁:害怕黑暗、孤独,害怕想象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当宝宝感到害怕时,首先要把他搂到怀里好好安慰,并且体会宝宝的情感。还要告诉他:“爸爸妈妈就在身边。”以此来帮助宝宝克服不安情绪。只有在健康的依恋关系中发展出充分的安全感,宝宝才不会产生太过剧烈的害怕心理,哪怕对一些事物感到害怕,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也能一点一点地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

  小宝宝的特殊心理机制,会产生特殊的恐惧:

  知识不足,由于不了解而感到害怕。

  经验少,比如认为吸尘器能吸灰尘,那么也可能会把人吸进去。

  逐渐增长的想象,比如想象一个怪物躲在门背后的角落里,随时会跳出来扑向自己。

  记忆扩展,比如被猫抓过一回、秋千荡得过高,就可能会使宝宝总是怕猫、怕从高处摔下来。

  自我中心,觉得什么事都与自己有关,比如在图画书上看到一个巨人追赶一个小男孩,就觉得也会追他;电视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女孩被蜜蜂蜇的镜头,就认为自己也会被蜇,因此很害怕。

  别人的暗示,比如一个小朋友怕小狗,于是他也怕。

  和宝宝一起面对恐惧

  当宝宝碰到一些他认为的可怕情景,如汽车鸣笛、有人大声说话、有影子等等,没有人及时给他解释,打消他的“怕意”,害怕慢慢地就积累下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爸爸妈妈首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肯定宝宝的确是感到害怕了,而不能随随便便地说:“这有什么好怕的!”那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很差劲,或者“爸爸妈妈根本不理解我”,从而变得更加胆小。

  首先肯定并且安抚宝宝的情绪,等他安静下来之后,再向他做出解释:“吸尘器只能吸进灰尘、纸屑那样小而轻的东西。”或者保证:“你在电视上看到的事情,发生在别的地方,我们家附近没有蜜蜂,你不会被蜇到。”这样的解释和保证可能需要反复地做出。

  Tips 巧用“渐陷法”

  除了用言语给以安慰之外,在实际行动中让宝宝真正消除害怕情绪,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宝宝害怕吸尘器,跟他反复说明“吸尘器不会把人吸进去”也没有用,就不如当着他的面打开吸尘器的开关,爸爸妈妈把手放在吸尘器边上示范给他看:“我并没有被吸进去喔。”这样反复几次,然后再试着拉宝宝的手放到离吸尘器较近的地方,开始时一定要紧紧拉住,给他以安全感:“万一要是有危险的话,爸爸妈妈也会拉住你,不让你被吸进去。”渐渐地, 宝宝就能认识到,吸尘器对自己而言并不会造成危险。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渐陷法”,对于解除宝宝对许多事物的害怕情绪,都十分有效。比如宝宝害怕周围有人大声说话,可以抱着他先在较远的地方听,然后慢慢靠近,让他了解这不会对他造成什么伤害;又比如宝宝怕小动物,也可以抱着他先远远地看看,然后靠近一点儿,再慢慢地引他摸摸看。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要有耐心,以宝宝能接受的程度,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

63
2013-02-06 00:40:00浏览7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