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父母须知的宝宝安全小常识

  情景一

  宝宝满月了,姑姑来看她,还送了一个好大的玩具熊。妈妈把熊放在床边,一家子人就去吃饭了。不久,玩具熊倒下后遮住了宝宝的口鼻,导致宝宝窒息……

  情景二

  奶奶带着2岁的小孙子去医院打针,出来后把宝宝放在窗台上给他穿外套。奶奶并没有发现窗户没关严,宝宝一闹腾,从五楼的窗户掉了下去。

  情景三

  豆豆1岁半了,妈妈开始教豆豆:“插头不可以碰!剪刀很危险!”认真地教了半天,豆豆也记住了。可是第二天,豆豆又去抓电线了。

  调查显示,我国0-14岁的儿童每年至少有约1000万人受到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且其高发年龄集中在4岁以前。如何有效地保证宝宝的安全?宝宝对危险的认知是怎样的?家长平时可以对宝宝进行哪些安全教育?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宗春山

  构筑宝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儿童的安全保护有三个要素:成人的社会责任、完善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儿童自我保护能力。0-3岁宝宝受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因此,宝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靠父母构筑。父母(包括其他家庭成员)的疏忽是造成宝宝意外伤害的根本原因。父母要时刻提高警惕,不但要有安全意识,还要行动起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安全常识,排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保护宝宝。

  避免错误的安全意识

  1.父母永远是宝宝的第一保护人,不要把责任转移到爷爷奶奶或老师身上。没有人会像你那样全身心地对待你的孩子,并且有些幼儿园对教师的安全培训本身就存在空白。而有些老人的经验和能力已不能承担保护宝宝的重任,稍一疏忽,便给宝宝带来很大的伤害。

  2.很多人认为家庭是最安全的,但家庭其实是最危险的。据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推算,我国受到意外伤害的儿童中,60%-70%的伤害就发生在我们认为最安全的家中。父母不要让宝宝离开自己的视线,同时还要经常对家庭环境进行安全筛查——

  * 从宝宝的视角查看有掉落的针、线、小球、药片等危险品;

  * 浴室门插销的高度要保证不能让宝宝够到;

  * 排查厨房中的易燃品、危险品(有的宝宝1岁就能把液化气缸瓶上的开关拧开,宝宝的能力是父母想象不到的);

  * 不要把小床摆在窗台边,不要在窗台上摆放东西,同时要保证窗边没有可供攀爬的凳子和桌子等物品,防止宝宝高空坠落等等。

  3.父母要对既有的安全知识重新思考,避免一些错误的习惯。例如43%的家长认为乘车时大人抱着宝宝是比较安全的,事实上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宝宝非常容易冲撞到车内的坚硬物体,或者有可能被弹出的气囊撞伤。因此要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安全座椅。空气里的铅大多沉淀在土壤或接近地面的地方,用手推车推宝宝过马路较易受到铅污染,所以最好抱着宝宝过马路。

  学习安全和急救常识

  宝宝最易受到的伤害是窒息和跌伤。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并认真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同时还要对生活环境保持一种警觉性。

  口鼻遮盖、食道异物、溺水等情况都可引起窒息,父母具备一些安全常识,可及时排除这些隐患。宝宝会走路之后,活动范围扩大,很容易导致跌伤;而乐于攀爬的宝宝还有可能会发生高空坠落。因此家长更要加强对宝宝的保护,不要让宝宝离开自己的视线,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安全习惯,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

  总之,0-3岁的宝宝存在知行反差,知道却不一定能做到,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进行安全教育是收效甚微的。父母始终是宝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然后可根据宝宝不同阶段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反复的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

2013-02-06 00:35:39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