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学习美国人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美国许多家长甚至早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上,不少比较聪明的婴儿在这个时候往往已开始萌发了与开玩笑有关的“幽默意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故意将抱着的孩子做“下坠”的动作时,一些孩子会在体味到身体下落的一种特别感觉的同时,竟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这完全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于是脸上可能会漾起笑容!

  对这些天生就有较强幽默感的孩子,家长除了可以跟他玩刚才提及的“下坠”游戏外,还可和他玩捉迷藏,如将一块手帕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猛地抽走,孩子见了,脸上可能会发出会意的微笑。

  此外,还可以与孩子玩敲击游戏,如用一汤勺敲击碗碟使其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但突然再有意将汤勺敲击在自己的头上或他的小手上,当然声音哑了,但孩子可能也会冲你一笑。

  1周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他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你甚至还可鼓励他模仿你做鬼脸,做得愈可怕就愈能得到你的表扬:“宝宝做的鬼脸比爸爸做的更难看!”此时或许他还不能尽情领会你的话语的确切意义,但他一定知道,大人在对他的行为作出肯定!

  两周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如你可以把袜子试着“戴”在自己的手上,脸上则露出难受的表情。要是他也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你也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横加指责,相反倒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到概念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

  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做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还可客串进来扮演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让气氛更为生动、好玩。

  待孩子长到五六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你可故意对画中的一匹“马”喊声“妈”,在孩子大笑之余,你就可乘机向孩子解释“马”和“妈”两个词发音上的异同。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有些笑话显然不够高雅,但大人粗暴地予以批评乃至责备实际上也大可不必。要知道,此时的孩子,其中尤其是那些淘气的男孩,往往会通过笑话或恶作剧来“平衡”或“调谐”自己的心态。尽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让大人们(其中也包括教师)不快甚至难堪,但大人们理应予以包容。原因很简单:这可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呀!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长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家长对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大人还可引导他们编幽默故事。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学校里会常常组办有关“幽默故事”写作或讲述的比赛。对于这类能起到增强孩子幽默感的活动,美国的家长们大多予以无保留的支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项美国专家从事的专题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由此幽默的孩子往往过得比较快活。幽默还能促进孩子的智商康成长,能比较轻松完成学业。

  此外,人的幽默感大约有三成是天生的,而其余的七成则须靠后天“炼成”的。

(责任编辑:汪雨莲)

2012-07-13 10:27:46浏览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