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面对挫折,要做得更好

  小象棋失败者

  开心果妈妈:

  带小果去参加国际象棋大赛,他为此激动了很久,我倒无所谓,觉得他是小组里最年轻的一个,如果真的输得稀里哗啦,不知他是否能承受得住,为此劝他别比了,趁早回家。(不是儿子怕挫折,是当妈的怕受挫)

  比赛要6场,上午3场,下午3场。

  上午的第一场比赛,小果就有点犯傻,脸涨的通红通红,小眼睛都比红了。但结果还是小果输了。

  后来小果连扳回三场。赢了2、3、4场。让果爸果妈激动良久,第五场如果小果真的赢了这意味着儿子要参加第三名的争夺赛。120人比赛,他获第三名,这种情况还是非常让我俩满意的。

  可最终小果还是输了,我们夫妻俩备受挫折,小果也无比地难受。最后一场的比赛情绪受影响,又输了。果滑到30名左右。

  比赛结束,小果强忍悲伤,眼睛红红的,我带他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泪如雨下。不知这次失败小果受伤的心什么时候才能好。

  昊昊的委屈

  昊溜溜:

  昊昊不是一个敏感的小孩,他很少因为受委屈而哭,但前天,昊昊却哭了个稀里哗啦。

  那天奶奶去接他,从窗户外往去就发现昊昊不高兴地坐在一小椅子上,走过去,问,原来这段时间他们班在搞生活小角落的游戏,昊昊想去玩具专卖店,可没得去,再问为什么,昊昊走过去和老师较量上了:“老师你说话不算话。”老师说:“我怎么说话不算话了?”昊昊:“你说过我放好丁丁的椅子就给我去的,可我放好了你却不给我去。”老师先不承认,再后说:“我是说过,但后来丁丁先脱鞋子进去了。”这时奶奶上来劝了几句,就领回去了。

  一路上昊昊还是不服气,走路也蹬蹬蹬地,终于,走出幼儿园,“哇……”昊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倾泻了出来,“奶奶你为什么不早点来接我,你早点来就能看到老师怎么弄我了,刚才她叫我们两排哪排站得好就哪排去,我举手举得老高老高,嘴也喊着我去我去,可因为我的牌子掉了,我去拾了一下,老师就不给我去了。后来叫我放好凳子,我也放好了,可还是没有得去。”奶奶听得很不是滋味。

  当然,他忘性大,回家什么一玩,等我回去的时候,就看到他在高兴地玩机器人了。只是在饭桌上他突然说:“我不去这个幼儿园了,我去机关幼儿园,哼!”

  站在老师的角度想,或许是因为昊昊不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老师忽视了他的内心感受,但如果经常这样的,昊昊心中的挫败感是否会觉得他是被忽视的,被排斥的?对他的心理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临演出,牛牛被老师换了下来!

  淅如妈:

  牛牛很喜欢跳舞从开学初到现在,牛牛总是计算着演出的日子每天兴高采烈地为自己准备好练功服,准时按点地参加舞蹈班的排练。

  可三天前到学校接牛牛时,一位家长告诉我说牛牛不知什么原因被换下来了,我心里一紧就直冲舞蹈室,舞蹈室里的孩子都在排练,只有牛牛可怜巴巴的在把杆边呆呆地站着。

  一位小朋友跑过来告诉我说牛牛都站一个小时了,我把牛牛带到旁边坐下,可不管我怎么问,孩子就是不说话。老师解释说牛牛下不了直叉所以才换下她。

  回家的路上,牛牛哭了,牛牛说她再也不跳舞再也不演出了。

  后来我了解到,动作是老师新加上去,老师没有耐心地教牛牛,就换了她下来。看着孩子难过我也跟着心酸,她也许不能明白舞蹈基功一两天是不能练好的,可做为老师不应该不及时地安抚孩子,而任她站在一旁伤心。

  也许每个妈妈都经历过孩子因为受挫黯然伤心,自己在旁却帮不上忙。事实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事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心想事成”,对于不暗世事的孩子来说并不能了解其中的道理。

  当孩子受挫后,做为父母第一要紧的任务并不是跟他讲明原因,更何况在成人的社会中有很多因素是说不清楚的。帮助孩子如何正视挫折,在挫折面前做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们的挫折会来自哪里?

  难道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感到受挫折吗?答案是他们能。因为凡是他们看见的,他们通常都想得到,而残酷的事实是,他们不会总是如愿以偿。另外,他们也会因为一些事情做不好而有挫折感。比如,他摆积木的时候摆得太高,一下子全倒了;他拉拉锁的时候拉不上;他高高兴兴拿到的糖果,却因为自己撕糖纸的时候用力过猛而掉在了地上,眼看着妈妈把心爱的糖果扔在了垃圾桶里。诸如此类的这些小事在父母眼里不算什么,但却使孩子们重重受挫。

  那么,3、4岁的孩子的失败又从哪里来呢?因为他们正处于行为能力发育迅速的阶段,他们自己也能发现身体的活动能力在不断地增强,所以他们有时候会自不量力,什么事情都想做,而且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显然力不从心,这就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天,他们都不得不要去面对那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了。

  3、4岁的孩子是在挫败中学会了:想要的并不一定能得到。

  挫折,必然迅速激起孩子内心的愤怒。当3、4岁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导致心情压抑的一种荷尔蒙就会逐渐传送到全身的每一根血管。如果受挫的程度不断加深,那么这种荷尔蒙的数量就会不断提高,导致孩子的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愤怒,最终阻碍了他正常的思考,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孩子很可能通过咬人、打人、尖叫等等这些违禁行为使内心的情绪爆发出来。他很可能是通过乱扔东西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怒。也有一些孩子会大声地对爸爸妈妈说:“我再也不要去那个幼儿园了”,或者怨恨自己:“我什么都不会做!”

  所以,当父母听到这些可怕的恶言恶语的时候,既不要信以为真,暗自神伤,也不必惊慌失措,急于说教。因为愤怒是孩子遇到挫折之后的必然表现形式,任何过火的言行都顺理成章。

  毋庸置疑,孩子从挫折当中能够学到一些教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明白了自己的奢望决不会总能变成现实。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如果面对挫折,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而且懂得自己想要的并不一定能得到这个道理,那么,这将是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突破。而且,经受过挫折的洗礼,还能使孩子的主动性、自制力和接受力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当他们将来面对挑战的时候,他们会鼓励自己说:“我能行!”,而不会只是急躁不安,乱发脾气了。

2008-05-08 08:49:00浏览12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