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音乐优化孩子心灵基因

  莫扎特效应与婴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细胞”的培养有助于形象思维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的效果来自于多项研究,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鲁斯切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改善人体的计算和空间感知能力,在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就连老鼠都能在迷宫游戏中得高分。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作“莫扎特效应”。

  美国音乐人、教师、畅销书《莫扎特效应》一书的作者唐·坎贝尔指出,从乐理上说“莫扎特效应”的科学依据,是莫扎特的音乐具有使人身心平衡的因素:音乐结构完善,音区适中、乐句对称等,而且莫扎特的音乐节奏与人类大脑的一些节奏周期相符。

  后来有学者指出,具备上述特点的音乐并非只有莫扎特的音乐作品,适合婴幼儿心智发育的音乐还有很多,比如巴洛克时期的许多杰出音乐家,如巴赫、维瓦尔第、勃拉姆斯等的作品都是宝宝宝贵的精神食粮。

  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大脑具有最大的学习潜力,它的活跃程度是成人的两倍,坎贝尔认为音乐教育会让宝宝更快乐,更健康、注意力更集中。音乐应成为宝宝精神上的主食,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零嘴。

  用音乐优化“心灵基因”

  研究表明,与生理因素样,精神心理因素同样存在着遗传复制的“印刻效应”,“心灵基因”对人生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生理基因。所幸的是“心灵基因”可以通过后天的影响而改变,这种改变(优化)进行得越早,越有利于引导未来的人生和命运。无疑,音乐的熏陶是优化“心灵基因”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音乐为什么能够改变心智模式呢?

  ★音乐促进全脑开发

  有研究者指出,欣赏音乐是一种运用大脑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音乐美感靠右脑体验,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靠左脑完成。左右脑同步协调运行,对宝宝心智的发育意义重大。长期音乐陪伴可以有效地激活宝宝的右脑,避免其成年后形成语言逻辑思维占绝对优势的“左脑型”思维的弊端。

  ★音乐有助于提高情绪智商

  音乐所带来的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体验是其他活动形式远远不及的。音乐可以极大丰富宝宝的心灵世界,为其认识和把握感情因素,实现内心和谐和人际协调打下基础。事实表明,长期沉浸于音乐氛围中的宝宝往往表现得温文尔雅、气质不凡,且容易与人相处。

  ★音乐的矫治和屏蔽作用

  音乐治疗学认为,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从失衡和紊乱中恢复常态,对心理行为偏差起到某种矫治作用。当和谐的音乐充满内心时,来自外界(包括家庭内部)的不良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和抵消,从而保护宝宝的身心健康成长。

  为宝宝选择适合的音乐

  一般而言,适宜宝宝的音乐曲调旋律优美,节奏不太强烈,也不太快,符合心跳节奏的就比较适宜;

  音乐包含的感情要优美纯净,尽量避免包含激烈矛盾冲突的主题(如贝多芬的一些作品);

  相较中国民乐,西方古典音乐配器更为丰富,富于美感,更适合宝宝;

  3~6岁的宝宝可以欣赏、学唱一些适合他的儿童歌曲和歌谣。

(责任编辑:周奕桦)

2008-03-24 17:38:00浏览1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