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克服胆小 笑着去打针

  1 、把真相告诉孩子

  孩子往往刚到医院,看到那些银光闪闪的针头,还没确定是否要打针就已经哭上了,等轮到他打针时,哭得就更加厉害了。孩子打针时哭闹大多不是因为肉体上的疼痛,而是更多地来自于心理上的恐惧。把他要面对的问题原原本本地告诉他,有助于消除孩子对打针的恐惧感。我的办法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医生要用针扎你的手指头,把挤出来的血吸在小管子里,然后检查里面有没有细菌”会稍稍有一点疼,不过时间很短,像被蚊子轻轻叮了一下似的。”

  2 、不遗余力地夸奖孩子

  儿子有阵子的偶像是孙悟空,在家里总是手持金箍棒以孙悟空自居,我就抓住这一点鼓励他:“天天是孙悟空,不怕打针”,“天天真棒,天天是男子汉”。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算是这么小的孩子也是如此。这可贵的自尊心会激励孩子努力维护自己的形象,从而淡忘所要面对的打针这一令他感到恐惧的现实。

  有的家长因为想赶快制止孩子的哭闹,往往轻易向孩子许诺,诸如“给你买玩具”、“买巧克力”等等,甚至一些平时不准许的事这时也开了禁。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做法。因为这样一来,在孩子的心中,这件事情成了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砝码。下一次,很可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会更厉害地哭闹。

  3 、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程序说清楚了,高帽子也带上了,不过疼痛依然是存在的。这就要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小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减轻疼痛感受。针刺出血后,我连忙引导孩子去看吸管里急速上升的血线,问他“血是什么颜色”,“像不像根红线”等问题,分散他对针头的注意力。或者打针前就给孩子讲一个勇敢人物的故事,在即将打针前达到高潮。有时候还可以请医生配合,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当孩子正疼得咧嘴时,及时来一句鼓励:“这个小朋友真勇敢,不但没哭,竟然还笑了呢。”孩子一听执掌可怕针筒的权威人物对他都如此肯定,更加不好意思哭了,多会勉强从小脸上挤出笑容。虽然勉强,但这是一个胜利者的笑容——毕竟,他又一次战胜了恐惧。

  各年龄段孩子害怕的主要对象

  1岁    响亮的声音、陌生人、环境突然变化

  2岁    与父母分离,或遇见陌生人

  3岁    黑暗、与父母分离、独自在家、上幼儿园

  4岁    动物、昆虫、黑暗的房间

  5-6岁  野生动物、鬼怪、电闪雷鸣

  7-8岁  上学、自然灾害、体格伤害

  9-10岁  与外界交往、身体伤害、学习失败。

(责任编辑:周奕桦)

2008-03-23 16:11:00浏览1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