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讲前提要求

  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应该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如“记住故事题目”、“故事里讲了一些什么人、什么事”等;四五岁的孩子还应该要求他们复述出故事的内容、大意。这样,孩子在听故事时就会聚精会神地听,就会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内容,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边讲边提问

  讲故事不应该只是讲,还应该在适当的地方提些问题,如“你喜欢谁?为什么”、“小猫为什么不和小狗玩了”,既能启发幼儿积极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又能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要生动

  故事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家长在讲故事时要做到语言活泼、有趣逼真,通过语言刺激,激发幼儿的想像力,使幼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手舞又足蹈

  为使故事富有感染力,家长在讲故事时不要怕夸张,应该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如讲到“马来了”,家长如果配以手势,左手一拉,右手一扬,嘴里再“咴”上一声,就比单单凭口说“马来了”效果要好得多。讲到重要而关键的地方,家长可以和孩子坐得再近一些,这有助渲染气氛。

  留个小“窗口”

  故事不一定从头讲到尾,也不能总是“我讲你听”,应该留有余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只讲故事开头,让孩子自己去编造、发展情节;或留下结尾,让孩子自己续编几种结尾,这样,幼儿的想像力、表达能力乃至创造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图文要并重

  幼儿都喜欢看图画,家长可以根据图画情节,边看边讲,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活动,要求孩子不仅要用耳朵听大人的讲述、还要用眼睛仔细地看图画、用脑子想图画的意思,这就比单靠听觉效果好。

  态度要认真

  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吸收知识往往感受深刻,甚至终生不忘。因此,家长应保持愉快、认真的态度去讲述故事,不要敷衍了事或面露不快,这样孩子才会专心地听,共同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

  环境要安静

  讲故事的环境应该是安静、无打扰的,嘈杂的环境容易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儿童心理实验表明,每天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周奕桦)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

2008-03-23 16:08:00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