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的晚安故事

  我的女儿妙妙今年4岁,活泼、热情。幼儿园老师们都反映,她的词汇量明显大于其它同龄孩子,语言表达顺畅得体。我自己也有同感。仔细想想,除了我们家庭气氛和谐,从小就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给了她有益的影响外,我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选择童话原著作为她的晚安故事,也功不可没。

  最初选择读童话原著给妙妙是不得已而为之。妙妙出生不久,我和先生就去了欧洲学习,留下她在奶奶家。那时妙妙还不能发音讲话。直到我们回国,妙妙已快3岁了,见到我们的第一声招呼是胶东口音很重的“爸、妈”。给她玩具时,我问她喜欢么。她含笑点头:“喜。”

  对于孩子过重的口音,我们有些着急,为此采取的行动是选购童话故事书,每天睡前用普通话给她读。可如今的儿童图书出版太过混乱,错别字、标点且不说,一些名著缩写过之后,语言表意含混、没有节奏、全无美感。我们参考对比后,还是决定选择原版的安徒生和格林童话。

  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出发点,可开始时妙妙并不买帐,对我们读的故事很不耐烦。我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发现童话原著接受起来主要有两点困难。首先是生僻词不好理解,另外因为孩子对故事的文化背景不熟悉,所以理解故事情节有困难。于是,对出现的生僻词,我给女儿解释含义,并和同义词相比较,还随机设计些情景表述,让她来选择,培养她对词汇使用的准确判断。对涉及到的文化、民俗背景,我也简单解释,让妙妙明白世界之大,各有不同。

  后来妙妙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办法。她称读原著是学习,读以前有的缩写本是听故事。不想睡时,就拿原著来读。困了想睡时,就拿出自己从前看过的书当催眠曲。童话原著里的故事不仅仅是重视情节的表象,还有许多内心活动的描述,所以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兴趣。很多时候,妙妙都会觉得故事里的人物就是自己,她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办法,并在后来情节发展中,不断验证自己办法的优劣。

  这些让妙妙渐渐养成这样的意识:解决事情的方法,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风格。这风格各有利弊,效果也各有不同。遇到事情,不能轻易用自己的想法去强加给别人。对别人要有更多的尊重,更要从不同的处事风格中汲取有益的思路。

  童话是一种古老又常新的文学体裁,融汇了很多美好的哲理。比如《青蛙王子》告诉孩子应该坚持信守诺言的做人原则;《海的女儿》告诉孩子人有不灭的信念,能够创造不朽和永恒。童话中包含的智慧和美德,尽管有的孩子在小时候还领会不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闪光点会像种子一样,在孩子心里逐渐发芽。

(责任编辑:梁莉莹)

孩子的晚安故事点击进入育儿频道精华文章!

2008-03-19 00:19:00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