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让美妙的音乐环绕在宝宝耳边

让美妙的音乐环绕在宝宝耳边
 

  把孩子送到各种音乐学习班就万事大吉了?自己“不懂”音乐就不能参与孩子的音乐教育了?我们也许恰恰忽略了自己的家。一点点的用心,可以让家随时成为没有门槛的音乐厅!

  听——唾手可得的资源

  听什么

  莫扎特的早期音乐教育也不过只是聆听而已。一些研究表明,经典音乐的波型与脑电波十分吻合,对孩子大脑的发育非常有益。

  那么,让孩子听什么呢?格调高雅、品格高尚的古典音乐作品都可以给孩子选择,“中、西”结合,让孩子更多地熟悉、体验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韵味,建立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听觉体系。选曲的原则是作品不要太长,情绪不要太激烈。

  除了欣赏中外名曲外,妈妈的摇篮曲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孩子入睡前,妈妈可以哼唱一些轻柔、安静的小曲伴孩子入眠。在将来,浮现在孩子脑海里的,不光是妈妈的歌声,还有这幅温暖、动人的亲子画面!

  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听觉环境,就像是给他一片海洋,这样孩子才能扬起音乐的风帆。

  经典曲目

  中国名曲:《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茉莉花》、《浏阳河》、《金蛇狂舞》、《良宵》、《梁祝》等

  外国名曲:莫扎特的音乐,巴赫的小步舞曲、《G弦上的咏叹调》,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田园交响乐》,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另外,舒伯特、肖邦、门德尔松、舒曼等的音乐作品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好碟(盘)介绍

  《越听越聪明——影响中国孩子的33首永恒的古典音乐》(CD)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莫扎特效应》(盒带)(上海声像出版社)

  《世界十大音乐大师经典名曲》(盒带)(浙江音像出版社)

  《交响音乐赏析》(VCD)(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怎么听

  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听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捕捉到音乐带来的感动,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音乐感受力与理解力。最好是每天都听一会儿,而且曲目不需要刻意简化,要完整、多次地听,使欣赏音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唤醒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孩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主动学习音乐。

  做——让音乐渗透在动作、语言中

  体态律动

  播放一些乐曲,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和孩子一起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并模仿不同动物的形态、动作。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但不很长的乐曲,和孩子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触摸、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轻柔的段落摸摸小脸、轻快的段落点点小鼻子、舒展的段落伸展双臂、活泼的段落跳跃、快跑,安静的段落躺在妈妈的怀中…… 通过一系列的体态活动,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的音乐感受力。

  画音乐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给孩子纸和笔,让他把听到的东西画出来并涂上颜色。这对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无论孩子画的是什么,都应当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收获欣喜并获得成就感和表现的欲望。

  配乐朗诵

  选择适当的乐曲,让孩子挑选喜欢的童谣或诗词,进行配乐朗诵。刚开始妈妈先有表情地读给孩子听,然后鼓励孩子自己朗诵。注意要选择乐曲而不是歌曲,因为歌词会干扰朗读。乐曲的每一句最好不要太长,如果能与诗词中的句子划分一致就更棒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体会音乐的“呼吸”及乐句、段落的划分,体会到音乐与语言的联系。

  讲故事

  妈妈讲一段孩子喜欢听的故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段适合的音乐,妈妈将音乐的情绪与故事结合在一起来讲,为了配合音乐,妈妈可以将故事进行改编。然后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妈妈选择音乐,由孩子来讲故事。这样能增强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力。

  找——让琐碎的声音变出韵律

  没有专业的音乐器材没关系,家里其实有很多的音乐学习资源,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

  我家有个“音响库”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中,在家里,有很多的音源是孩子非常乐意去接触与感受的。给孩子一根筷子吧!让他自己去敲击,去倾听、分辩物体的不同音色:敲击锅、碗、瓢、盆和敲击家具、沙发音色有什么不同;勺子与勺子互相碰撞又会产生什么样的音色……

  细心的妈妈还可以将不同大小、薄厚的碗、碟排列在一起,让孩子依次敲击,并引导孩子说出它们发音的高低差异。通过这些体验,孩子对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既是音乐更是游戏。

  在说话、诗词中找节奏

  日常对话、诗歌朗诵等,都包含着丰富的节奏韵律,只不过我们没注意到而已。有谁说话是一字一顿,长短轻重都一样的?那不就成了机器人了!我们要做的,只是有意识地让孩子注意这些语句中的长短高低,跟他做些节奏小游戏,就能锻炼孩子对节奏的感觉。

  比如妈妈说一句:“真好吃呀!”再用拍手的方式把你的话给表现出来——“真-好吃呀,嗒-嗒嗒嗒”,然后让孩子也边念边拍巴掌。念儿歌也是这样:“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它的节奏是:|×××××× |××××××× |,妈妈拍巴掌打出节奏,让孩子跟着模仿。

  节奏感的训练和培养要从易到难,从对话到儿歌再到乐曲,从让孩子模仿到自己拍打,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节奏感就得到了加强。

  节奏训练亲子游戏

  听句子打节奏

  让孩子随意说一句话,妈妈按他说话的节奏用拍巴掌的方法拍出来。然后换成妈妈说,孩子拍。

  听节奏,猜歌谣

  找几首你们都很熟悉的歌曲。先让孩子打出节奏型,妈妈猜一猜是哪首歌曲。反过来,让妈妈打出节奏型,让孩子来猜妈妈打的是哪首歌曲。


(责任编辑:郭菁)

2008-01-03 16:13:00浏览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