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美国育儿战争:4岁还吃母乳触发教育风暴

  2011年初,《华尔街日报》大炒即将出版的《虎妈的战歌》一书,使耶鲁教授蔡美的“中国妈妈育儿术”成为全球教育界的重磅炸弹。2012年母亲节,《时代》周刊则祭出了“奶妈”的封面故事,用大字标题询问读者 “AreYouMom Enough”(大意为“你是个称职的母亲吗”或“你够有母爱吗”),乃至当期杂志还没有送到订户手里就引爆了舆论。

  封面的主人公是一位26岁的母亲。她昂然而立,袒露着左乳房,差一个月就四岁的儿子站在凳子上,把她的乳头含在嘴里。整个构图非常夺人球。这不仅是因为这位母亲有着模特般的性感身段,而且还在于她那不到四岁的儿子个头像个五岁的孩子、显得实在太“成熟”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封面在性方面的暗示似乎强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难怪有人在网上恶意向这位母亲要求性服务。

  这位母亲倒是相当淡定。她到CNN现身说法,解释自己这么做的缘由:我妈妈从小就公开对我进行母乳喂养,使我相当自信。对于我的孩子,我也如法炮制。即使在公共场合,孩子想吃奶,我就喂他。我有两个孩子,大的已经三岁多。他性情非常温和,既然他想继续喝母乳,我就没有必要给他断奶。对于母亲来说,这是很大的承担,也并非对每个人都合适。但这是我个人的决定,我会坚持。我知道许多人看不惯或反对这样的做法,对此我并不在意。对界这样的态度我们家庭已经习惯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许多专家也指出,母乳喂养本来就是一个值得提倡的育儿方法。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至少持续六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也大同小异:新生儿头六个月应该只用母乳喂养,之后在逐渐加入固体食物的情况下,一直可以母乳喂养到两岁或两岁以后。这位母亲的做法,不是很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吗?她自己愿意这样做,别人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就各随其便好了。为什么在许多人眼里这种行为会引起公愤?

  还有一些分析家指出,母乳喂养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提供了关键性的营养和免疫力。除了那些没有奶水的母亲外,应该鼓励所有妈妈进行母乳喂养。六个月后,母乳仍然对孩子非常有益,只是此时孩子慢慢开始吃固体食物,母乳的关键性价值相对降低了。在美国,母亲大部分都希望母乳喂养。但是到孩子六个月时,只有大约一半的母亲还能坚持。目前社会应该更多地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在工作场所和公共空间中为母亲提供种种方便,而不是对母乳喂养的母亲说三道四。

  但是,反对者也振振有辞:孩子快四岁了还吃母乳?这是感情乱伦!母亲人为地制造了孩子对自己的过分依赖,孩子就永远长不大,这最终会伤害孩子心理和感情的发展。另外有些评论家则指出,这一封面体现了孩子和父母关系的变化。过去的家庭总是以父母为中,孩子的生活要随着父母的活动安排;现在则是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无所不满足。实际上,在许多家庭里,在那里当老大指挥的,是那些不懂事的孩子。这派的观点,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当今美国人对新一代的忧虑。他们把新一代(如今的高中生、大学生)称为“自我中心的一代”(me-generation)、“理所应得的一代”(entitlementgeneration),认为其吃苦耐劳的精神远不如父辈。民调显示,就连这代年轻人本身,也承认自己这代人的品性赶不上父母一辈。如今,美国陷入经济危机不能自拔,“美国衰落”的论调不绝于耳,国民自信心大跌。大家开始反省: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是否在过去二三十年不小心惯坏了孩子?《虎妈的战歌》去年有洛阳纸贵之轰动,也在于抓住了美国人的自信心危机。

  当然,这场“奶妈风暴”触及的问题远远不止于教育领域。但是,教育明显是这里的核心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信奉早教的价值,乃至很容易就把“三岁以前”和未来一代人的素质联系起来,并为此争执不休。第二,我们中国人印象中所谓“以孩子为中心”的“美国式”教育,在美国一直就有争议,而且还会不停地争议下去。所以,我打算以这张恐怕会“载入史册”的封面为缘起,在本系列评论中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细致讨论。

(责任编辑:汪雨莲)

2012-05-23 07:05:00浏览1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