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大洋彼岸,“虎妈”火了。近日,“狼爸”又来了。这一味“虎狼之药”受到不少人的追捧或诟病,凸现了应试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的迷茫与焦虑,对于家庭教育本身的探讨较有意义。人们普遍担心这种个案的简单模仿或许会有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报联合西部网就此进行民意调查,参与调查的网友共196名。
“狼爸”火了
“狼爸”百度搜索条目过百万,连续数天成为微博热点话题。各种报道频频见诸媒体,“三天一打,打进北大”为教育口号的萧百佑尽管备受争议,但他的照片总是笑容满面,博客上,他非常自信地以教育专家自居并不断发表致家长信,俨然是位家庭教育的专家。
34%的参与调查者听到这件事情表示“震惊,这不就是家暴吗!”
35%的参与调查者表示“困惑,这样的模式不适合推广”。
23%的参与调查者表示“理解 ,还是为了孩子”。
“狼爸”的家庭教育法似乎让46岁的林柏名看到了儿子考上好大学的希望,11月15日他在网上订购了该书,他是名中学地理老师,儿子今年高三。据他说,辅导班、家教老师找了无数,孩子成绩就是不见提高,“眼看高考了,而且我们都是爸爸,能借鉴的都要借鉴”。
怎么看“虎狼式”教育
25%参与调查者认为利大于弊
以体罚式教育、军事化管理和不许子女与同学在校外接触等颇为严苛的管教方法,以送3人上了北大而自豪,并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绝对的疼,疼了才能记住!”这是“狼爸”萧百佑书中对自己棍棒教育理念的概括,尽管诉诸暴力,但他不认为这是家庭暴力,并解释说:所谓家庭暴力就是滥用家长的权利去对家里的任何一个成员进行一种暴力的行为,我这是家法,就等于以前帝师教太子时,皇帝给的那个戒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惩罚教育跟鼓励教育异曲同工。
“暴力行为怎能被提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源玉从事心理咨询多年,她觉得奇怪,为何近年来对儿童的暴力事件下降的时候,原本备受诟病的体罚式教育会再次受到追捧?
萧百佑认为:“‘打孩子’不是像说的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并不容易。”
快乐教育和棍棒教育备受争议:
54%的参与调查者赞同“快乐教育,孩子开心成长才重要 ”;
25%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虽然“狼爸”的教育会剥夺孩子的一些童年的权利,但利大于弊;
21%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好说”。
豆瓣网上不满父母教育方法的孩子们被叫做“小白菜”,他们成立了“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影响甚广,在该小组内流传的一份名为“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的调查报告中,“经常打骂羞辱孩子”为不能忍受之最。
在网易微博的调查中,赞成棍棒教育和快乐教育的人数分别为47%和53%,颇有些分庭抗礼的意味。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南郊一大学大四学生李芮从来没有挨过打,对于挨打式的教育发出质疑,“孩子有权享受其成长过程,什么年龄段做什么年龄段的事,快速成长不等于健康成长”。46岁的中学语文老师王经南说,多年以来,利用暴力威严对孩子进行强迫式教育,在中国父母中太常见了,藤条打出来的所谓“成功”,以成绩论英雄,潜在的成长风险太大了。
七成参与调查者
反对“纯洁”环境
“在萧百佑定的家规中,子女在上大学前,不能与其他孩子交朋友,生活中只能有‘亲人’、‘同学’两个概念。”对此,您的看法是——
12%的参与调查者表示“同意”。
72%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同意,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完善人格”;
16%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好说”。
萧家孩子想去同学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填写申请书,详细罗列去哪位同学家,该同学成绩及班级职务,同行者的详细资料,离家回家时间,其家长的姓名和电话。后由班主任签字。实际上由于太繁琐,申请书大都终止于签字环节。
“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萧家搬迁过5次,每次转学、搬家后,萧尧与之前的同学便完全失去联络,上学十余载,萧尧只在学校参加过两次春游。对于如此严格的做法,家有5岁女儿、在东郊某公司做财会工作的林伟芳认为,萧百佑“纯洁环境”的提法并不妥当,“就我的经验来看,集体活动和与同龄人的交往会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等基本常识,这是家庭教育难以取代的,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孩子一旦走向社会,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恐怕难以速成”。
周慧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她认为,“不让孩子与别人在校外接触,这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不利。教育孩子还是要有合理的方法,暴力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评论员王啸表示,中国人习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一个孩子,他还是国家的孩子、国家的未来,所以家长们应当把自己的心胸扩展得更大一点,把成为一个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
豆瓣网上“父母皆祸害”小组里,萧百佑遭到了“小白菜”们的强烈反对甚至谩骂。
家在河南洛阳的南郊某大学研三女孩周子乐讲了自己小学同学的例子来说明棍棒教育的严重后果:“我的小学女同学,她爸爸也是这种教育方法把她‘打进’了清华,我们高中还请她爸爸做报告,分享教育方法什么的,当时很多同学的父母后悔以她爸爸的方式教育孩子,包括我父母。结果现在她毕业4年,换了5份工作,性格非常内向。”
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
等于棍棒式家庭教育
在学生阶段,考上北大就是成功,您认同萧百佑对于成功的界定吗?
27%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赞同,考上好学校毕竟很实际”。
69%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赞同,成功是人格的全面发展,不单是成绩好就行”。
市民张女士就职于某政府机关,她认为:送三个孩子进了北大值得骄傲,但这并不是成功,“做法极端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继而有可能心理不健全,这一时半会看不出来,可要真出了问题,怎么办?”
王树文看法不同,虽然儿子才读初二,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我都快急死了,说实话,现在考高中竞争这么激烈,要真是能提高孩子成绩,我啥都愿意试!”
“有需求才有市场”。在大学老师林肖看来:棍棒出才子是一种粗暴落后、摧残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之所以“三天一顿打”还会有市场,家长们是受到了进北大的诱惑,名校的光环让不少人失去了清醒的判断。但他也表示理解,毕竟现在还是应试教育为主,急功近利也是常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然在广泛流行,导致了很多家长只问孩子分数,在功利化的教育观中,硬性强加自己意志给孩子。为了成功而抹杀孩子的个性和尊严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棍棒教育本身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中一种共性错误。
教育专家分析说:在教育功利化的阴影下,尚处在改革阶段的中国教育很难独善其身,中国的家庭教育更容易被应试教育所绑架,而丧失其根本的育人理念。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口腔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儿童医院 内科
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