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奶粉标准低 为何没人理

  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的问题,上半年媒体曾炒得沸沸扬扬,相关部门是如何回应的?答案是,当做没听到没看到,没有回应。中国医师协会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名誉院长丁综一15日在微博上表示:“去年7月13日我呼吁重视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制定。一年过去了,没人理我。”(11月1日《南方日报》)

  一句“没人理我”,道出了专家的落寞和无奈,毕竟,制定奶业标准的权力掌握在部门手中,系儿童健康的专家再着急,也没有办法,只能寄望于声音获得关注,进入决策者视野,才有革新的希望。可很多时候,专家的呼吁如石沉大海,无人关注,在决策体制中,专家至多只担当着“为决策提供咨询”的角色,很多时候无法主动影响决策。

  奶业的标准,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尤其是作为婴幼儿“粮食”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其标准的学性更事关重大。为什么专家的声音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呢?一个已经被舆论看透的原因是:可能受到了商业利益的绑架。正如前段时间专家所炮轰的:中国奶业标准之所以全球最低,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了,被特殊利益集团操纵了。奶协负责人的话让人震惊:2010年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结果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见都未被采纳,标准竟然就是由几家大的奶企起草的。

  当公权力被商业利益绑架时,这意味着某些决策者只会听大企业的声音,中只有大企业的利益,而不会关注来自相反立场的声音——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不会听消费者和专家的声音。结果就如丁综一教授所言,“一年过去了,没人理我”。其实一直以来,不仅儿童健康专家在呼吁,舆论也在呼吁。可是,在利益主导的决策下,在唯大企业利益马首是瞻的取向下,喊了也白喊。

  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一种声音虽然对公共利益事关重大,却不能给相关政府部门、相关官员带来直接的利益时,就别指望声音很快被人听到、很快“有人理你”了。这就是一直为舆论所诟病的“有利就争、无利就推、他利就拖”。一个事情,只要和相关官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上钩,根本无须多说,雷厉风行地就落实了。比如分钱的时候,或者为政府开辟一条生财之道的时候,从来都是风雨无阻、无坚不摧、执行不过夜的。可一旦跟官员关系不太大,甚至要政府和官员让出部分利益,就根本难以推行了,能装作没听到就装,能拖就拖,比如保障房建设,还有公车改革等等。

  前几天《人民日报》披露了一条让公众瞠目结舌的消息——公众深恶痛绝的垃圾短信,原来并非人人都能收到。广州电信分公司部就有一个“红名单”,都是当地某级别以上官员的名字,只要上了红名单,就不会受垃圾短信的骚扰了——商人这么做,正是深谙中国治理之门道后的领悟:他们知道,要想让垃圾短信不被治理,就别把领导惹恼了;如果领导本人常受垃圾短信骚扰,他们必会狠治这东西。可让领导上了红名单,就没有了共同的利益感觉,也就不会被严厉打击了。

  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的制定,事关公益,却与很多官员的利益没有直接关联,他们的孩子可能没有吃问题奶粉的危险,他们自己无须喝那种“标准全球最低”的奶粉——更重要的是,即使标准很低,问题很多,他们并不会受到追究。再加上大企业的利益绑架,于是他们干脆就对舆论呼吁视而不见了。

(责任编辑:何颖)

2011-11-02 09:15:00浏览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