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影响疤痕大小的因素除个体原因外,最重要的有以下因素:
年龄
青年人容易发生,特别是10~20岁发生增生性疤痕比率最高。主要因青春发育期组织生长旺盛,创伤后反应性强,加之皮肤张力大所致;就年龄而言,做剖宫产的孕妈咪发生疤痕的可能性很高。
皮肤张力
包括皮肤组织缺损程度引起的张力和皮肤组织本身固有的张力。张力大、活动多的部位容易发生增生性疤痕,如下颔、胸骨前、三角肌、上背部、肘、髋、膝、踝关节、足背等,而做剖宫产时选择的腹部横切口比纵切口张力要小得多,因此疤痕也小。
皮肤色素
有色人种色素细胞较多,也容易应激反应,黑人疤痕疙瘩的发生率是白人的9倍;在垂体生理活动期如青春期、怀孕期更容易发生。
感染
反复感染、长期创面外露,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容易发生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异物落入创面
灰尘、滑石粉、纤维以及毛囊、皮脂腺、汗腺残留均可以引起组织反应,导致疤痕增生。
策略1 伤口护理是关键
● 剖宫产后,立即使用腹带;拆线后,穿紧身衣,这些属于物理疗法,都能预防疤痕增生。不过,剖宫产术后使用腹带不宜过紧,42天后可以稍微紧一点儿。
● 新妈咪及时给伤口换药,避免伤口感染,以促使创面安全愈合。
● 避免剧烈活动,不过度伸展或者侧屈身体,休息时采取侧卧、微屈体位,减少伤口的张力。
● 不能因为痒、痛,而过早地揭掉疤痕结痂,过早硬行揭痂会把尚停留在修复阶段的表皮细胞带走,甚至撕脱真皮组织,并刺激伤口出现刺痒,这会延缓疤痕修复。
● 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紫外线刺激形成色素沉着,保持疤痕处的清洁卫生,及时擦去汗液,不要用手搔抓,避免用衣服摩擦疤痕或用水烫洗的方法止痒,以免加剧局部刺激,促使结缔组织炎性反应,引起进一步刺痒。
策略2 饮食调理是手段
剖宫产半年之内是防止疤痕产生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总体来说,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人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如水果、鸡蛋、瘦肉、肉皮等。因为这些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表皮代谢功能。切忌吃辣椒、葱、蒜等激性食物。
首先,勿偏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如偏食则易致身体摄入的营养不平衡,不利于疤痕的消退。所以在平时的饮食中,保持营养的均衡摄入有利于疤痕修复。
其次,勿过食:过食是指过多食和过少食;过多食,易损伤脾胃至气血生化不足;过少食则营养不良,气血亦会不足,导致正气亏虚,邪气泛滥。
最后,勿乱食:如果自己是疤痕体质,且疤痕部位伴有瘙痒、疼痛、增生或挛缩变形的症候,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那些油炸火灸之品;肥甘厚腻之味;辛辣燥性之食,要统统禁戒。因为这些食品会使脾胃杂滞,健运功能失常,还会增加血流量,这就给疤痕的恶化创造了条件。
尤其需要补充的重要一点就是:无论你是什么体质,“水”是一定要充分保证的,因为它是最好的营养,是最廉价的排毒剂!
策略3 日常保健要跟上
剖宫产术后42天,经复查伤口没有问题了,就可以采用按摩的手法使疤痕减轻。
● 维生素E涂抹法。维生素E可渗透至皮肤内部而发挥其润肤作用,同时,维生素E还能保持皮肤弹性。把维生素E胶囊用针戳破,取其内的液体涂抹在疤痕上,轻轻揉按5~10分钟,每天两次,持之以恒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 维生素C具有美白功效,把维生素C涂抹在颜色较深的疤痕上来美白疤痕,使之与周围健康的肌肤色调一致。
● 薰衣草精油的美容功效总是很神奇的,薰衣草精油淡化疤痕的作用也被广泛认同。不过薰衣草精油对于新疤和8年以上的旧疤效果不明显,对于疤龄1~2年的伤疤效果比较好。
● 另外,市面上比较普遍的用于淡化疤痕的按摩膏也可以选用,只要在应用过程中避免局部的过敏就可以了。
策略4 孕前期预防很重要
孕前期预防妊娠纹的措施,能够增加皮肤的弹性,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的最小化也是有好处的。这种孕前的预防越早开始越好。
加强锻炼。孕前就要注意锻炼身体,做按摩、擦冷水浴等可增强皮肤的弹性。注意肌肤保湿,每天使用具有保湿肌肤的产品,另一措施就是沐浴。
自我按摩。使用一些有增强皮肤弹性的按摩霜进行自我按摩,或到美容院去做全身皮肤护理等,会有好效果。
要讲究饮食科学。孕前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 肌肤需要保持一定弹性,肌肤的胶原纤维愈多,产生的疤痕就会越小。因此,怀孕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
据了解,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营养素能制造更多的骨胶纤维,使胶原纤维不容易断裂,肌肤变得更有弹性。
● 在怀孕期间要避免摄取过多的甜食及油炸食品,应摄取均衡的营养,改善皮肤的肤质,帮助皮肤增强弹性。
● 在怀孕期间要调整饮食习惯,尽量吃新鲜水果,少喝果汁;喝脱脂奶,少喝全脂奶;喝清汤少喝浓汤,多吃低糖水果,少吃饼干和沙拉。
● 清晨排出体内垃圾也非常重要。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尽量避免没有医学原因毫无根据的剖宫产。
(责任编辑:何颖)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 康复科
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