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认识新生儿破伤风及预防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出生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抽筋为特征。

  认识破伤风及其危害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这种细菌抵抗力强,普通消毒药物对其效,需要用高压消毒或含的消毒药物才能将其杀死。接生时如用被破伤风杆菌污染,而且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剪刀、线绳剪断或结扎脐带,细菌即可从脐部进入血液引起疾病。

  如果脐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大约在7天左右出现症状,故俗称 “七日风”,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一般新生儿以哭闹不安起病,患儿想吃奶,但口张不大,吃奶困难。此后第2天就出现面部肌肉抽动,口角向外牵引,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僵硬并出现抽筋。

  此时小儿对任何刺激如声音、强光、抚摸、喂水、打针等都可诱发抽筋。当呼吸肌、肌痉挛时,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如果本病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患儿抽筋次数会越来越多,严重缺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破伤风死亡率高,病情严重。故我们应该严格实科学接生法,接生员的手以及接生用具均应严格消毒,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解放前每年约100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解放后卫生条件改善,破伤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在外来务工人员中仍有发生,主要原因一是收入低下,在家中接生;二是对破伤风病认识不足。

  要认识破伤风,先认识一下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尘埃,人畜粪便中均有。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残端的纱布未消毒,破伤风杆菌即可由此侵入。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后可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该毒素可以引起肌肉强烈持久的收缩。

  破伤风临床表现早期为哭吵不安,吸允困难,随后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轻微刺激如声,光,轻触,水,轻刺常诱发痉挛发作,经及时处理能渡过痉挛期的,数周后痊愈。如合并缺氧窒息或继发感染,则预后较差。

  随着中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

2011-06-19 00:00:00浏览1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