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对于儿童来说,一元思维更多体现为自我中心。
对于成人来说,一元思维更多体现为一种看问题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当然,看问题非黑即白并非全然不妥。有些事情本来黑白分明,就不宜弄成灰色甚至黑白颠倒。比如三鹿的三聚氰胺,双汇的瘦肉精。但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情,是不那么黑白分明的。这个时候坚持非黑即白,就容易陷入一元思维的误区。
下面我们以早教领域的识字为例,详细说说这个事情。
前两天网校一位同学贴了小巫写的《儿童不宜过早识字》,有同学指出,这篇文章体现了典型的一元思维。我仔细看了这篇文章,应该说,这些同学的评价是有道理的。这篇文章的一个出发点是可取的,就是反对早教领域中的一些极端做法与理念,比如把识字教育等同于早期教育,甚至夸大识字的作用,认为早识字,多识字,能够培养出神童,天才云云。但可惜的是,这篇文章的论述方式是典型的非黑即白,也就是一元思维,没有把极端识字与正常识字区分开,也没把错误的学习方式与正常的学习区分开。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子详细谈谈这篇文章。
1、把书本与生活体验对立起来
作者在文中认为:“学龄前的孩子最最需要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亲身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诠释这些体验,为将来的语义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有了这些体验,等到他上学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理解文字的含义。”
[萧愚]经验分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学龄前孩子直接的生活体验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书本就不需要。书本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个载体,能够丰富孩子的间接经验。比如恐龙,星球,奇花异草,故事童话,这些大都只能通过书本看到。小巫很喜欢谈想象力,而这些来自书本的间接经验,正是丰富孩子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资源。
“有了这些体验,等到他上学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理解文字的含义”,这句话低估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学前儿童对那些认知范围之内的,尤其是依托于具象内容的文字符号,能够很好地理解。
2、把识字与运动、游戏对立起来
作者在文中提到:“儿童的语言能力(包括文字能力)与他们的运动能力息息相关,运动能力发展良好的儿童,语言能力也强。……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语言文字方面发展良好,最佳方式肯定不是让孩子背诵静止的字,而是让他在大自然中奔跑、嬉戏,鼓励他多运动、多玩耍。”
[萧愚]多运动,多玩耍是很好的理念。但把识字与运动对立起来是不妥的。任何孩子的生活方式都是动静结合的。不可能只有户外运动没有室内活动,只有运动没有静定。静定的时候适当认字,并无什么不妥之处。
此外,学习不仅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比如有些孩子通过看路边的标牌便掌握了许多汉字。
学习不仅可以在静定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识字卡片和教具,进行亲子游戏。
3、把识字与情商培养对立起来
作者文中提到:“孩子3岁会念书,与到了8岁会念书,对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没有本质区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别越来越小。一个人是否聪明、能否过上幸福生活,跟他几岁识字阅读没有关系。今后的世界需要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坚实的自信心、富有别具一格的创造力、能够担负责任、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并有团队精神,而这些关乎情商的素质,恰恰是需要在学龄前培养、开发和保护的。”
[萧愚]情商的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人是社会动物,需要融入一个群体。如果孩子不上学,不就业,8岁认字没什么。但孩子6岁就要进入小学,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进入小学之后,就需要面对作业,面对群体竞争与比较。这个时候,不是学校适应个体,而是个体需要适应学校。如果孩子在学前的时候,按照橡皮筋原则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这很大程度上能让一些孩子,尤其是在认知方面有些晚熟的孩子,在学校教育的初期,便能较好地适应学校,从而培养起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这难道不是情商素质的重要组成?
4、把客观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对立起来
作者文中提到,“儿童在学龄前处于梦幻时期,人的创造性潜能都看在这个时期保护得好不好,此时的孩子就是要天马行空地去幻想,认为什么都是可能的,而不是给他一本书,死读那上面的内容,挫伤他的创造力,过早地‘唤醒’他,让他以‘客观’的物质的目光去看待世界。”
[萧愚]这样的观点有悖于当代教育的常识。在最主张创造力教育的英国和美国,你看看学前教育的纲要,科学教育都是重要一环。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孩子要学会观察、探索,要进行分类、比较。孩子固然需要“天马行空地去幻想”,但这不意味着孩子只能天马行空的幻想,不能进行客观的思维活动。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而是能够和谐共存。正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是小提琴的爱好者一样。有些孩子喜欢科普读物,完全可以按照兴趣去读,而不必担心什么影响创造力之类。
5、把正常学习与心理健康对立起来
作者文中提到:“‘早醒’的孩子在学龄期会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在成年后容易患上抑郁症,在中年和晚年则容易患上各种因压力而引发的疾病。”
(实习编辑:李凌锋)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 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儿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镇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溪市红塔区聂耳路53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38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长春市翔运街1239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鹿阜镇环城西路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