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育儿百宝箱:幼儿心理障碍危机 神经质宝宝竟占28.33%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过分关注他们的衣食住及智力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关研究人员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的心理障碍问题不容忽视。

  近来有研究者对5~6岁的幼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气坏占15.72%,性格古怪占4.84%,神经质占28.33%,行为问题占9.02%,社会交往不良占2.86%,情绪障碍占10.33%,低能占0.66%。此外还有偏食、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

  1、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2、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缺少感知觉统合的训练,长大后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过慢。

  3、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4、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正处大脑发育中,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5、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不一致,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平时要工作孩子都交给长辈带,而长辈又极为维护孩子。当父母认为孩子哪里做的不对或做了不该做的事而教育幼儿时,长辈就会很维护幼儿,这样就造成幼儿对长辈的依赖心理,而对于父母的训斥就不加理会了。因为他们有了挡箭牌,不怕父母。这时父母与长辈应该统一对孩子的态度。这样让他建立正确的观念。

  6、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2011-03-10 00:00:00浏览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