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心兴趣班认孩子没了兴趣

  兴趣班孩子多不感兴趣

  近年来,少儿“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舞蹈、钢琴、手工、美术、足球、跆拳道、书法等课程应有尽有。有些家长们趋之若鹜,不少孩子参加了至少2个兴趣班,有些孩子参加的兴趣班达到了5个甚至更多。

  一位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小,玩性大,不如给他多报几个兴趣班,不仅能多学点知识,还有可能成为钢琴家。“不少钢琴家、画家不都是父母逼着学出来的嘛!”

  对此,安徽省妇联儿童部部长何毅认为,“被家长逼成钢琴师的,这只是个案。”把大人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搞填鸭式的强迫训练,那就不是孩子的兴趣。

  在何毅看来,这种“被兴趣”的做法,说不定还会毁了孩子。

  “拔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

  “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尊重孩子及其成长规律,赶鸭子上架可能会适得其反。”一位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天津某校老师认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兴趣需要慢慢发现,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有的孩子连话都说不清楚,哪里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呢?”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告诉记者,她的一位朋友就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兴趣班”。“小孩都被逼昏了头”。她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灵还很幼小,逼狠了,可能会变得抑郁甚至神经衰弱。”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要以为学得越多越好,其实,任何学习都不值得以牺牲童年的快乐为代价。”何毅提醒广大家长,应更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牺牲孩子的快乐。

  专家:应支持公益“草根班”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名目繁多,价格也不菲,很多家长为此犯愁。

  对此,何毅认为,是否上兴趣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意愿而定。此外,应大力发展社区的公益活动基地,她笑着称之为“草根组织”。在她看来,这类的社区基地不仅是全免费的,而且倡导家庭也参与进来,同时在师资上也更值得信赖。“市场上的兴趣班,有的纯粹为了经济目的,家长可以尽可能地参与公益性校外兴趣活动。 ”

  据了解,我省部分市、县通过项目运作,在社区创办了各类儿童活动站等62个,为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和儿童工作搭建了平台,为了使这些“草根阵地”得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何毅建议:将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纳入管理系统,加大对它的支持与推广。

(实习编辑:邝艳鸣)

2010-10-09 00:00:00浏览15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