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音乐启蒙

  专家们的研究发现:宝宝接触音乐越早则越有益处。音乐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更重要的是多听西方高雅的古典音乐,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

  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的方法如下:

  1.让宝宝聆听周围的声音

  如果你的宝宝刚刚出生,便应该逐渐引导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如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风铃等等。

  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的说话声音: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的不同情感,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大一些了,可以让宝宝闭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

  2.玩能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当宝宝能和你一起玩游戏时,就可以和他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

  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有条件时,妈妈可敲打真正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和谐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3.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让宝宝骑在妈妈的腿上,一边给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4.让宝宝多听音乐或给他唱摇篮曲

  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妈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妈妈给宝宝唱摇篮曲,或是经常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世界经典名曲,如莫扎特、肖邦、舒伯特、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不要总是听一两首曲子,听熟后就要进行更换。这样,可使宝宝从多次反复的听唱中,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由此,听力将会有所提高,有助于宝宝学习语言,增进记忆力、模仿力和专注力。更为可贵的是,能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实习编辑:陈雪红)

2010-07-22 08:07:00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