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的音乐智能从小培养

  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艺术,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发展这种智能,音乐智能是从小就可以培养的。

  我们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音乐家,但是通过音乐才能的培养,陶冶了孩子的美好情操,使得孩子精神愉快,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乐观自信,有助于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在其他领域中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音乐智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喜欢听音乐。

  第二阶段:能够正确且富有感情地演唱或演奏出旋律。

  第三阶段:能够作词谱曲,以抒发他们的情感。

  既然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因此就离不开“听”。

  孩子一出生就具有了听力,对于小婴儿,应该去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人声的沸腾、山林的寂静、潺潺的小溪流水声、雷雨的轰鸣、呼啸而过的列车、鸟语蜂鸣……,有心的家长还可以将这些声音录制下来,给孩子播放,并且让孩子分辨,随着成长逐渐学会分辨各种声音的音高、节奏、音强和音色。

  另外,还需要有一个音乐的环境。

  当孩子吃饭时,可以给孩子播放古典音乐;当孩子游戏玩耍时可以播放欢乐的乐曲;当孩子要睡觉时可以播放摇篮曲或小夜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乐曲不能高分贝或者是噪声,否则对孩子的听力是有损害的,而且孩子也不可能有聆听的兴趣)。在聆听各种乐曲时,不妨带着孩子配合乐曲韵律做有节奏的肢体动作或者有节奏地敲击一些物体,让孩子逐渐感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

  当孩子2~3岁时,可以教孩子说有韵律的歌谣,让孩子学会“吟诵”。

  孩子最初的歌唱就是吟诵,逐渐发展了节拍感和对多种韵律持续性的感悟,就会由吟诵发展为歌唱。吟诵和歌唱不但需要听觉器官去感受这些美妙的音乐,而且通过自己的嗓子和自己的动作去感受音乐,包括音乐的旋律、语言。孩子到了4~5岁就进入了对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

  模仿

  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心的家长可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诱导他们去模仿自然界以及各种歌曲和乐器的声音。鼓励孩子自编、自唱,家长给予及时的鼓励,逐渐使孩子对唱歌或乐器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是需要在长时间、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

  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习某种乐器,必须要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自发的学习的欲望,这样才能学习得愉快,才能学会这种乐器。但是每个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学习音乐或学习乐器,强迫让孩子去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把学习音乐看作是一种负担,这样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而且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恶情绪,那么也就失去了我们家长的初衷。

  因此要求家长在挖掘孩子的音乐天赋时要抱着一种平常的心态,既不要横向攀比,也不要急功近利。有的孩子虽然不喜欢唱歌或学习乐器,但是由于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了聆听音乐,喜欢在音乐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同样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孩子具有音乐素质的目的。

  希望你的宝宝在你的培养下成为一个有音乐修养的人!

(实习编辑:雷雨萱)

2010-05-16 21:00:00浏览9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