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每逢周末,假设,你把孩子送往游泳馆学游泳。最近的一个周末,你去到上课地点预备接回孩子的时候,发现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努力安慰着你那已经哭成泪人的孩子。追问之下,你才知道原来这位工作人员因一时疏忽,在游泳课结束后,将你的孩子锁在更衣室内,10多分钟后才发现,令孩子饱受虚惊。
你将如何处理工作人员的疏忽呢?以下有几种选择:
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直接向主管投诉很生气地带孩子离开,再也不参加游泳训练班了。
安慰孩子,并且要求他转为安慰满是歉意的工作人员。
故事的结局,是那位小孩经过母亲的安慰及劝告,停止了哭闹,并告诉已经深感抱歉的工作人员:“没关系,我已经没事了!”透过适当的帮助和宽恕,故事中的小孩可以由“受害人”的角色,升华成为“安慰者”的角色。宽恕不单令疏忽的工作人员受益,更重要是令这个小孩培养出宽容大方的品格,和处变不惊的勇气。
为甚么宽恕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因为只有透过原谅别人,才能在心理上释放自己。
回过头来我们来说说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社区中相关的讨论贴很多,孩子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孩子被打了怎么办?该不该教孩子以牙还牙?
其实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发生磕碰是常有的事。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了你,后天也许俩人又和好如初了。孩子之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父母不必看的那么严重。对孩子来讲,这些“打闹”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并从中学会与人相处、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原谅别人,是孩子的必修课。它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知道“我”与“他人”的含义;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合作精神;能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别人着想;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最常见的两种错误做法——孩子走上两个极端,要么很怕事,要么很霸道。
误区一:“保护型”
一看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也不让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面吃亏,“你出去又打不过人家,还是在家呆着吧。”会产生的不良后果:由于过分限制了孩子的行动,将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对外人充满敌意,也会变得胆小怕事,缺乏交际能力。
误区二:“攻击型”
知道孩子挨打后,不管怎么回事,首先反映就是“这还得了,找他们父母去”,或者就干脆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齐出动,给孩子壮胆。
会产生的不良后果:会使孩子养成“报复”心理,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我,都要给予回击,“以牙还牙”,决不手软。“理智型”的做法——交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勇气,宽容也是一种力量“理智型”父母的作法是,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告诉孩子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
首先,父母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们首先不欺负人,尤其不能欺负比自己弱的人。
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躲过,也可以和他面对面讲理,甚至还手抵抗,总之你不要受到伤害。在外来侵犯面前,退让是怯懦的表现,是不勇敢;只会嚎陶大哭,听任拳头落在自己头上,是愚蠢。
对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实的孩子,父母平时应注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除了给孩子讲如何对待别人的欺负及怎样处理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在游戏中建立与他人相处的信心。
有的孩子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在集体生活中也表现得内向,畏缩,父母和老师要注意纠正孩子的这些不足,创造条件,使他们多接触人,接触新鲜事物。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于表达,敢于据理执争的勇气。
其次,要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
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学会原谅别人错误或者过失。懂得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另外,教给孩子原谅的标准。让他们分清是非,知道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是不可以原谅的。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必要时,让幼儿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不会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
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同时,也要给自己孩子指出在这场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泄在别的孩子身上。即使发生矛盾的主要责任在对方,也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不耿耿于怀。
要让孩子知道,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对来自外界的欺犯予以回击是必要的。有时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谅也是应该的。
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原谅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父母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气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天到晚惹事生非的“打架大王”。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对他娇惯,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他的愿望,不能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从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在发生矛盾的后果中体味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乐。
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
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实习编辑:雷雨萱)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主任医师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