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十二天的宝宝肚脐眼出血可能是脐带脱落、肚脐感染、脐炎、维生素K缺乏症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家长及时带此类宝宝就医,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1、脐带脱落
新生儿脐带一般在一周左右脱落,如果脐带脱落时,出现了轻微的损伤,就可能会导致出血的情况。家长要注意新生儿肚脐部位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以免发生感染。
2、肚脐感染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家长没有做好肚脐部位的护理工作,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感染的情况,从而导致宝宝肚脐眼出血,同时还可能会伴有脓性分泌物的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溶液等对宝宝肚脐进行消毒,同时还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脐炎
脐炎是指细菌从脐带残端侵入并繁殖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儿主要表现为脐部红肿、发硬、渗出脓性分泌物等,严重者可出现脐部周围皮肤红肿、发热、疼痛等全身症状。患儿可遵医嘱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碘伏溶液等对局部进行消毒,同时还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出血性疾病,通常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时母亲没有按时给予维生素K注射,导致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缺乏,从而引起新生儿出生后出现脐部出血的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适当增加维生素K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等。
5、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可能与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儿可能会出现皮疹、腹痛、脐周出血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建议家长及时带此类宝宝就医,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病例:孕妇应认识早产的征候,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