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患有躯体疾病、生活压力大、性格内向、不良事件刺激、遗传因素等人群比较容易得焦虑症。
1.患有躯体疾病:如果患者本身存在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患病后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个器官受到损伤,从而诱发焦虑症。因此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免病情加重。
2.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工作或者学习,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严重时还会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与朋友沟通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来缓解。
3.性格内向:由于性格原因,部分人群不喜欢与他人交流,喜欢独处,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进而发展为焦虑症。对于此类患者,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慢跑、打羽毛球等,能够有效转移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不良事件刺激:若近期经历了重大的挫折或者是失败,也会导致情绪过于低落,并且会出现胡思乱想的症状,甚至还会伴有心慌、胸闷等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心态,避免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5.遗传因素:焦虑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焦虑症,则子女患焦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应激状态下的反应等原因引起的,应及时就医治疗。
病例:儿童焦虑症发作的时候,通常都会出现全身紧张的、面部紧绷、眉头紧锁、唉声叹气的症状,也可能因为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导致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脚冰凉或发热、大小便频繁等躯体症状,此时就要接受药物治疗的干预了,可以选择少量的安定、利眠宁等抗焦虑药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焦虑症的药物治疗必须是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的,而且采取药物治疗的过程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