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溶血性贫血的原因

举报/反馈
2023-06-12 16:04:5739健康网

溶血性贫血可能是由于遗传、感染、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的。

1.遗传:如果患者存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则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从而出现溶血性贫血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感染:当身体受到病毒感染时,病毒会破坏红细胞的结构,使其失去稳定性,并且还会释放一些毒素,使红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此时,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阿昔洛韦胶囊、盐酸伐昔洛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药物因素:如果长期服用磺胺类药物或者含有苯妥英钠成分的药物,也会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发生。因此,在用药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增加疾病的风险。

4.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该病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会出现黄疸、脾大等症状。对于症状较轻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而对于病情严重者则需采取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方式改善。

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本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血管内溶血为主要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铁过载。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羟基脲片、白消安注射液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必要时还可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杨海青副主任医师血液科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39Al全科医生 | 免费咨询 | 疾病诊断
我要问医生免费24小时解答

303人正在问医生

大家都在看
相关推荐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