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可有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多种表现,常对称分布,瘙痒剧烈,易成慢性。
湿疹中医病名为湿疮,治疗需要进行中医辨证,包括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其中湿热浸淫证患者可能会出现苔黄腻的现象,用薏苡仁等中药来治疗。脾虚湿蕴证可能会出现苔白腻的现象,用苍术等中药来治疗。血虚风燥证可能会出现苔白的现象,用当归等中药来治疗。
1、湿热浸淫证。
湿热浸淫证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苔黄腻的现象,而且起病较急,可能会出现水疱、脉滑数等症状,可以服用薏苡仁、黄柏、赤芍、泽泻、牡丹皮等中药来治疗,起到清热利湿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的功效。
2、脾虚湿蕴证。
脾虚湿蕴证患者可能会出现苔白腻、发病较缓、脉濡细、皮肤糜烂等症状,可以服用苍术、厚朴、陈皮、白术、滑石等中药治疗,起到健脾利湿的功效。
3、血虚风燥证。
血虚风燥证患者可能会出现苔白、脉细、皮肤肥厚、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等症状,可以服用当归、白芍、川芎、防风等中药来治疗,起到养血润肤、祛风止痒通过祛除侵犯肌表的风邪来止痒的功效。以上中药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湿疮患者建议入院检查,根据疾病的类型进行规范治疗。
湿疮病是湿疹的中医的病名,在治疗上分为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案,中医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以及外用的方式,口服药需要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如果是湿热型的湿疮,应该应用龙胆泻肝汤来加减治疗。如果是脾虚湿盛型的湿疮,需要应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如果是气滞血瘀型湿疮,需要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外用药物可以外敷鲜马齿苋、黄柏、秦皮、金银花、连翘,煎水1天2次,1次20分钟,敷过之后再涂抹双黄膏来进行治疗。而西医的治疗主要是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比如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外用药物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乳膏等。
病例:孕妇应认识早产的征候,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辽阳市
二级 综合医院 民营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百花山路78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日照市望海路3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双鸭山市尖山区双宝路
三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桥北双泉堡甲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