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性中耳炎可通过清创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
从耳鼻喉科的临床经验来看,中耳腔通过咽鼓管与外界保持空气交换和循环,维持中耳腔的压力平衡。坐飞机或坐电梯时,外界压力变化剧烈。如果患者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腔内的压力不能得到及时地调节和平衡,就会出现应激性中耳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闷,甚至耳痛。严重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再次打开咽鼓管。如果是鼻炎、鼻窦炎或鼻腔结构的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就要积极使用药物或手术介入缓解占位性病变。同时,有必要改进电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如果内耳毛细胞有损伤,就要使用滋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的药物。
1、清创治疗:
中耳受到气压损伤时,要及时清创消毒,清除外耳道的血液和分泌物。可以用无菌棉球止血。
2、药物治疗:
耳气压伤患者可用抗生素和纤毛运动恢复剂治疗。常用药物有莫西沙星、头孢唑啉、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急性期出现鼓膜充血时,可用2%酚甘油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
中耳持续负压的症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缓解。
气压性中耳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持耳朵及周围清洁干燥,不要用不正确的工具挖耳朵。劳逸结合,保持精神愉悦。洗澡洗头时防止脏水进入耳朵。戒烟戒酒,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当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尽量避免飞行、潜水和其他可能因大气压而改变的行为。
303人正在问医生39AI全科医生
病例:孕妇应认识早产的征候,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