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有生理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早搏如果是生理性的,则需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生活习惯就可以了,如果是病理性的,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彻底消除。
早搏是指由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过早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果是生理性早搏,诱因往往出现在患者熬夜、喝浓茶咖啡,或者工作紧张、情绪激动之后。如果患者注意这些事项,早搏往往会减少。这种生理性早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早搏次数非常多或者症状严重,医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早搏类型给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钙拮抗剂等。如果有器质性心脏病,应该更积极地处理。例如,心力衰竭和心脏增大患者的频繁早搏通常表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较高。此时可使用胺碘酮等一些心律失常药物控制早搏。但仍有部分患者早搏较多时,也可以采用射频消融术消除早搏的异位起搏点,从而治愈或减少早搏的发生。
早搏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心悸、胸闷等临床表现,并注意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低脂饮食,避免油腻、油炸食品、熬夜或劳累,避免吸烟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诱发频繁的心脏早搏。观察是否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那么就要进一步检查病因,因为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都会引起心脏早搏,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没有症状,那么可能是偶发性早搏,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心脏早搏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电解质、心电图、彩超等,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有利于早发现问题,早治疗。
病例:首先应当对于自身疾病要有所了解,知道疾病的防治知识。患者应到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切忌辛辣刺激食物,合理营养饮食,保持排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