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其他治疗。
1、药物治疗:
粟粒性丘疹是一种起源于表皮或副上皮的残留囊肿,发生于面部,尤其是眶周区。病变的特征是光滑的黄色或白色固体丘疹,直径约2mm,彼此不融合,通常没有症状和瘙痒。局部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用无菌性注射器打碎表面,挤出里面的小黄白色颗粒,并局部涂抹消炎软膏,如碘或莫匹罗星软膏和福西地酸,以避免感染。电灼法也可用于高热直接炭化局部组织,也可选择激光直接炭化去除皮肤损伤。服药时应听从医生的建议。文献报道,局部或口服维甲酸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2、物理治疗:
激光消融、电干燥等物理方法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疗。CO2激光可用于蒸发粟粒性丘疹表面的表皮,然后使用无菌注射针去除其白色成分;整个粟粒丘疹也可以直接用CO2激光汽化。治疗后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必要时外用抗生素软膏。可以在3-5天内愈合。复发患者也可以重新接受治疗。电干燥又称电烙器,是指利用高电压、小电流强度的高频电源对病变组织进行烧伤、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其他治疗:
局部治疗先用75%酒精消毒,然后用针扎丘疹表面皮肤,再挑出白色颗粒。
原发型粟丘疹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继发型粟丘疹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发病风险: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对皮肤的保护,以避免擦伤和抓伤皮肤;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冻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洗澡,洗澡时不要用力擦洗,以免损伤皮肤。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和沐浴产品来减少皮肤刺激。
303人正在问医生39AI全科医生
病例:孕妇应认识早产的征候,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